肠镜检查周期揭秘:预防肠癌,需多久查一次?

健康 05-02 阅读:8 评论:0

声明: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版)》《肠镜检查指南(2019版)》《消化内镜检查风险分级管理专家共识(2019版)》

"医生,我上次做完肠镜已经三年了,是不是该再做一次了?"在门诊中,经常有患者前来咨询肠镜检查的频率问题。其实,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并不需要频繁进行。那么,肠镜检查究竟多久进行一次才合理?**这取决于您的健康状况、家族史和前次检查结果。

一位55岁的李先生,三年前因为排便习惯改变做了一次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了一个0.8cm的息肉,当场切除后病理显示为腺瘤性息肉。最近他总担心息肉会不会长出来,要不要再做一次肠镜?这个问题不仅李先生关心,也是许多做过肠镜的人共同的疑问。

肠镜检查不是简单的例行体检项目,而是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检查频率的专业医疗手段。今天,我就从专业角度为大家分析不同人群应该如何安排肠镜检查周期。

对于普通人群(无特殊风险因素),首次肠镜检查通常在45-50岁开始。如果检查结果完全正常,无任何异常发现,那么下一次肠镜检查可以在10年后进行。这是因为从正常肠黏膜发展到癌症,通常需要7-10年的时间,因此10年的间隔足以发现潜在问题。

息肉是肠镜检查中最常见的发现,不同类型的息肉决定了不同的随访周期。如果您的肠镜检查发现了腺瘤性息肉并已切除,那么根据息肉的数量、大小和病理类型,随访时间会有所不同:

小于1cm的管状腺瘤,且数量少于3个:建议3-5年后复查1cm以上的腺瘤、绒毛状腺瘤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3年后复查多发腺瘤(三个或以上):建议3年后复查锯齿状腺瘤:建议3-5年后复查

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肠镜检查应该从40岁开始,或比最年轻患病亲属早10岁开始,随访间隔通常为5年。例如,如果您的父亲在45岁时被诊断为结直肠癌,那么您应该在35岁时进行首次肠镜检查。

炎症性肠病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增加了结直肠癌风险,需要更频繁地接受肠镜监测,通常建议从诊断后8年开始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第一年应该进行肠镜检查,如果结果正常,之后建议每3-5年检查一次。这是因为这类患者再次发生结直肠肿瘤的风险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肠镜检查虽然是目前最准确的结直肠检查方法,但并非完全无风险。常见的风险包括肠道准备不足导致的观察不清晰、肠道穿孔(发生率约0.1%)和息肉切除后出血(发生率约0.3-1%)等。因此,肠镜检查不宜过于频繁,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

除了肠镜检查,我们还有其他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如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和CT结肠镜等。这些方法虽然相对便捷,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肠镜检查。对于一般人群,可以考虑每年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如果结果异常再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也非常重要。良好的肠道准备能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在检查前一天开始清淡饮食,并按医嘱服用泻药进行肠道清洁。许多人对肠道准备感到困扰,但请记住,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高质量肠镜检查的基础,否则可能会漏诊小病变,甚至需要重新检查。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曾遇到一位患者因为害怕肠镜检查不适,坚持每年都要做肠镜"以防万一"。实际上,过度检查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风险,也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负担。科学合理的检查计划应该基于循证医学和个体化原则,而非盲目追求检查频率。

对于那些从未做过肠镜检查的人,如果您已年过45岁,尤其是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出现警示症状(如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或腹痛等),建议尽快咨询消化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预防结直肠癌,除了适时进行肠镜检查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消费、保持适当体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坚持适量运动,都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总的来说,肠镜检查的间隔时间应该个体化,根据个人风险因素、上次检查结果和医生建议来确定。不必盲目频繁检查,也不应该因为恐惧而长期拒绝检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肠镜检查周期,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结直肠癌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