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大战在即,宋时轮当众撂挑子,直言“没肉吃”,结果如何?

历史 05-05 阅读:55 评论:1

1948年秋,中央军委指示华野集中全部主力发起济南战役,华野三位领导据此在山东曲阜召开了攻取济南作战会议。

会议决定由三纵、十纵和鲁中南纵队一部组成攻城西集团,负责攻坚重任,时任十纵司令员的宋时轮却在此时闹起了情绪。

作战会议快要结束时,宋时轮阴阳怪气地说:

“过去十纵一直打阻击,只啃骨头不吃肉,这回终于有肉了,还不给补充兵员和弹药,如果没有补充,十纵不能再打。”

宋时轮的一番表态,看似是让华野三位领导重视十纵这支老部队,实际是想逼迫粟裕说出当年十纵北渡黄河的实情。

1947年6月,中央军委指示中野千里跃进大别山,同时电令华野成立外线兵团配合行动,外线兵团由陈毅和粟裕领导。

十纵分属外线兵团,被安排到陇海路以北打阻击,陈毅和粟裕给宋时轮的任务是“有计划地吸引敌人到梁山以北地区”。

宋时轮指挥十纵在梁山展开阻击,与国民党第五师激战了8个昼夜,死死地将其拖住,使其无法返回中原地区。

十纵完成阻击任务后,国民党第五师作出南撤之态,宋时轮又将目光转向国民党第八十四师,准备对其发动歼灭战。

就在宋时轮完成作战部署时,国民党第五师突然发起进攻,企图与国民党第八十四师合力将十纵逼入绝境。

面对如此危险的形势,宋时轮给外线兵团司令部发了一封请示电,请求陈毅和粟裕允许自己率领十纵北渡黄河。

十纵北渡黄河的过程中,被国民党两个师追击,损失了1500名官兵和数千名民工,还被迫丢弃了一部分物资。

事后,陈毅和粟裕向中央军委汇报了十纵北渡黄河的情况,由于当时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两人就在电报中粗略写道:

“十纵擅自移至黄河,被敌追击,造成较大损失,责任后续再谈。”

中央军委看过电报后,对宋时轮提出了批评,宋时轮认为自己是奉命北渡黄河,不是自由行动,不负有责任,陈毅和粟裕应该向中央军委讲清来龙去脉,不能让自己蒙受不白之冤。

自此开始,宋时轮就有了“思想包袱”,一直想找机会澄清十纵北渡黄河实情,于是就有了攻取济南作战会议上的一幕。

当时,陈毅已经被调到中原局工作,只有粟裕还留在华野,负责华野的军事工作,宋时轮就将矛头对准了粟裕。

宋时轮先是申请补充兵员和弹药,结果被华野三位领导委婉拒绝,宋时轮心有不甘,当场撂起了挑子,请求前往东北养病。

为了解决宋时轮的“思想包袱”,华野三位领导开始做宋时轮的思想工作,并利用激将法让宋时轮的思想转变过来。

宋时轮闹情绪期间,依然按照攻取济南作战会议的指示完成了部署工作,并没有真正撂挑子,其在会议上的表态只是为了赌气。

济南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得知此事,就让宋时轮的老领导陈毅出面调解,最终宋时轮写了一份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多年之后,陈士榘回忆这段历史时,说了一句公道话:

“当年,宋时轮指挥部队北渡黄河,的确是按上级的命令行动。”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