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政治部主任深夜接军区命令:控制你们师长,他身上有三支枪

历史 05-06 阅读:621 评论:0

【前言:】

他带了三支枪在身上,可得小心提防着点儿。

1988年11月的一个深夜,成都军区守备2师那边,政治部主任刘智浚被军区的头头儿突然打了个电话。电话里头,头头儿火急火燎地说,让他赶紧带上几个人,把师长给看管起来。

刘智浚这事,上级首长特别上心,反复强调师长身上藏了三把枪,生怕他没放在心上。

究竟守备二师的那个师长捅了什么娄子,以至于军区的大佬们要让刘智浚出手,把他给看管起来呢?

【深夜响起的刺耳铃声】

1988年11月的某天夜里,45岁的刘智浚干完活儿,累得不行,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

我正打算躺下歇会儿,结果桌子上的电话猛地一响。

一看这时间点来电,刘智浚心里就嘀咕准有啥事儿,于是,他立马就把电话给接了。

他压根儿没想过,接起电话,对方会是军区的大人物,政委赵坤中将。

瞅见刘智浚周围空无一人,政委板起脸,给出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指令。

这事儿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政委赵坤中将居然下令,让刘智浚明天把守备二师的师长李德金给拿下。

刘智浚觉得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他又跑去跟政委核实了一遍任务细节。弄清楚后,他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带着点苦味,简单地应了一声:“知道了。”

做事得赶紧利落,一点都不能马虎,李德金身上可揣着三把枪呢。

得知师长身上还藏着枪,刘智浚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打完电话,刘智浚一点困意都没了,他怎么想也想不通,军区领导咋会给出这样的指示。

刘智浚是师部领导团队里的一员,他觉得自己对师长李德金还是挺了解的。他清楚李德金的脾性和工作风格,两人在日常工作中也有不少交集。刘智浚觉得,虽然李德金身为师长,有着一定的威严,但私下里却也挺平易近人的。他对军事战略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在指挥作战时总是镇定自若,这让刘智浚十分佩服。总的来说,刘智浚认为自己对李德金的认识还算深刻,毕竟他们共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尽管师长平日里性子急,有时候还爱争强好胜,但干起工作来,他那是真叫一个一丝不苟,全师的官兵们都很尊敬他,喜欢他。

刘智浚脑海里印象深刻,记得年初那会儿,军区对李德金可是大大的赞赏了一番。说他不摆架子,真真切切地走到官兵们中间去,这种做法特别棒,让其他人都应该跟着学学。

这个人究竟做了啥错事,能让军区首长发那么大火呢?

刘智浚怎么想都想不通,心里头烦得慌,于是开始使劲挠头。他索性也不回床上睡了,直接穿着衣服往办公室沙发上一坐,眯着眼睛就开始打盹。

【束手就擒的师长】

虽然任务指派给了刘智浚,但这种大事,刘智浚一个人可没法私自决定。

第二天清晨,刘智浚赶紧把师政委李正贤和副师长崇云祥叫到了自己办公室。他一进门就急着说事,两人被他拉进来后,刘智浚也没绕弯子,直接开了口。

碰到俩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家伙,刘智浚直截了当地就把昨晚的事儿给叙述了一遍。

刘智浚话音一落,李正贤和崇云祥的脸色立马变得十分糟糕。

过了一会儿,资历最深的崇云祥副师长缓缓开口:

军区大领导发了话,咱就得照做,不过动手前,得先跟师部那几位大佬说一声,省得后面闹出啥岔子。

崇云祥提出的稳重建议,让在场的另外两个人都点头称是。他们随即决定分头行事,暗中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参谋长、纪委成员等关键人物。

等大家都了解了状况,李正贤提议说,不如咱们开个紧急小会吧。

这样可以直接找师长李德金来妥善处理,同时尽力阻止消息外传,把整件事情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看到周围的人都纷纷表示赞同,李正贤想着得自己上阵了,他打算去把师长李德金请过来。

“这样做风险是不是有点大了?军区领导不是说他掌握着三杆枪嘛?”副师长崇云祥瞅着李正贤,满脸忧虑地说。

“别担心,我觉得这事儿师长还蒙在鼓里呢。”李正贤说完,迈着大步就走了。

不一会儿,师长李德金和政委李正贤聊着天,乐呵呵地进来了。

大家坐好后,李正贤就按计划行事,悄悄地瞥了刘智浚一下。

刘智浚接到信号后,立马站了起来,走到师长李德金跟前。他看着李德金一脸不解,就凑近耳边,小声地把军区首长下的命令给说了。

聊天时,李正贤和刘智浚俩人的眼睛一直紧紧跟着李德金,生怕他突然有啥反抗的动作。

两人都没料到,李德金的表现异常平静,他非但没有做出任何冲动的事情,反而像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一样,长长地喘了口气。

看到周围的人都用复杂的眼神盯着自己,李德金苦笑了下,啥也没说,就直接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假装打起盹来。

一过中午,军区安全部门的人就匆匆来到了守备二师。

他们板着脸,认真完成了交接的一系列流程,接着二话不说,就把已经被看管的李德金给带走了。

眼瞅着军车轰隆隆地驶远,刘智浚几个人心里都挺不是滋味,李德金可是他们一块儿摸爬滚打、共过生死的老兄弟。

现在看看李德金这境况,他们几个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觉得他有点可惜。

大家心里都挺惋惜的,但同时又特别想知道,咱们的师长李德金到底做错了啥事儿。

【自作孽不可活】

李德金守备二师的师长被军区带走后,隔了一天,刘智浚他们终于从上级那儿弄清楚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是这样的,师长李德金利用自己的职位,跟二师后勤部的部长一起,悄悄地把还没记账的车辆燃油费给分了。

一个师的车子加油费用,那可不是一笔小开销。

事情一出,二师管后勤的那个部长,立马就被军区的人给带走了。

由于李德金所处的位置挺关键,一开始上级领导并没打算狠狠处罚他,只是想给李德金提个醒,让他明白自己哪儿做错了。

李德金在领兵打仗上确实有两把刷子,他是军队精心栽培出的佼佼者,能力相当强。

可谁承想,油费私分那档子事还没消停,李德金又莫名其妙地被卷进了一桩人命案里。

李德金刚被提拔为守备二师的师长那会儿,为了让他工作起来更顺手,上面特意给他弄了辆专车,还配了个开车技术特别好的司机。

这个司机给李德金当了一年多的专职驾驶员,干活一直挺靠谱,深得李德金的赏识。

有次我去连队看看工作咋样,李德金那会儿就开始显摆自己了,非要逞能。

他心里清楚自己驾驶技术不咋地,但还是硬着头皮跟司机换了座,接着就在马路上猛踩油门,车开得飞快。

李德金开车开得太猛,技术又不到位,结果就撞车了。坐在车后座的通信科长,很不幸地在这次事故中丢掉了性命。

李德金清楚自己惹了大麻烦,为了自己不挨罚,他使尽浑身解数,又是吓唬又是给好处,硬是让司机背锅,承担了所有事情。

这事儿让司机没办法,只能提早退伍回家。他不但错失了可能升官的机会,回家后还没能得到地方政府给安排工作的福利。

李德金心里清楚,这次的事儿他确实对不住那位司机。于是,他动脑筋想办法,在司机的老家给他找了个挺不错的活儿干,这样一来,算是暂时把这事儿可能带来的麻烦给解决了。

李德金压根儿没想过,有次他那司机跟战友聚餐,一不小心喝多了,就把那事儿给抖搂出来了。

事情一传开,上面的领导很快就动手重新查了查当年的那档子事。经过一番细查,他们发现,原来守备二师的师长李德金,真的就是那场事故的主要负责人。

发生这么大事儿,李德金肯定没法再装聋作哑了,于是就有了开头讲的那场景。

李德金落网之后,老实交代了自己干的坏事,法院最后判了他三年牢。

一时冲动之下,那位正值壮年、业务精湛的师长,愣是亲手把自己的大好前途给毁了。

可这事儿能怪谁呢?

【结语:】

大家都说,手里权力太大了,就容易出大问题,这话真是一点不假。

要是没能好好用自己手里的权力,这玩意儿就像把两面刃,搞不好就会既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

守备二师的头儿李德金经历的事儿,就把这事儿说得明明白白。

没人能拿着老百姓给的权力去光顾着自己捞好处,不然权力到头来会让他们尝到苦头,明白“公道或许会晚来,但终究会来”的道理。

刘智浚的《伴祖国成长》刘智浚写下了他的感悟,讲述自己怎样伴随着祖国的脚步一路前行。他说,从小时候起,他就对祖国有着深深的情感。每当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心中就充满了自豪。他记得,祖国这些年来的变化翻天覆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智浚觉得,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离不开祖国的培养。他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就是为了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他深知,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祖国强大了,个人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他参与过许多社会活动,也见证了许多祖国的重要时刻。每一次的经历,都让他更加坚定了与祖国同行的决心。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刘智浚说,他会一直陪伴着祖国,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都会与祖国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因为他知道,只有与祖国同行,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