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签署的矿产协议,其实是个半成品

国际 05-03 阅读:4 评论:0

前几天,美国与乌克兰终于签署了矿业协议。不过,还要等到乌克兰议会投票批准后,才能正式生效。但我发现一个问题,乌克兰方面公布了协议的全文,美国方面却迟迟没有公布。

另外,中文媒体的报道说,协议条款包括美国和乌克兰将设立一个基金,比例是50:50。两国将共同管理基金,双方均无主导投票权,充分体现两国的平等关系。

问题在于,乌克兰方面公布的协议全文,总共有11条,并没有说要设立一个50:50的基金。

我查了一下,这个说法来自于乌克兰第一副总理、经济部长尤利娅·斯维里登科的社交媒体。我们知道,就是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一起签署了协议。但是,为什么乌克兰方面公布的协议全文,没有50:50呢?

白纸黑字

这一点很重要,直接关乎协议的最终效力。我觉得,协议确实是签了,但就像是赶鸭子上架一样,一些最核心的关键点还是没有谈好,可能还要继续谈。如果没有谈好,这份协议还能白纸黑字地落实下去吗?我感觉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签署协议后,特朗普在采访中说道:“我们投了3500亿美元,现在终于能拿回更多!”意思是,他认为过去几年,美国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援助了35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通过这份新协议,能够拿回超过3500亿美元的经济利益。

听他的语气,好像是美国人又得到一个大便宜,仍然会让乌克兰偿还债务。但是,尤利娅在社交媒体上指出,这份协议是没有债务负担的,并且期望在最初的10年时间里,开采乌克兰资源所产生的利润和收入,不会被分配,而是全部用于乌克兰的新项目。

我看了下协议全文,确实没有提及债务负担,但也没有说最初10年的利润和收入要留在乌克兰。

而且,大家注意,尤利娅用的词是“期望”。换言之,这个说法,确实没有被写进协议里,而只是乌克兰的一种“期望”。他们“期望”最初10年的利润和收入留在乌克兰。

我想说,这种期望很美好,但如果事实的后续发展,不是他们期望的这样呢?对吧,你都没有把这些写进协议里,美国又凭什么按照你的期望来做事呢?

同样的道理,协议没有写清楚50:50,或者是其他的比例,亦或者其他的分配方式。那么,特朗普又凭什么说,美国可以获得3500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呢?

通过对比乌克兰方面公布的协议全文,以及各方的说法,包括媒体的报道,给我的感觉是,这份协议是相当诡异的。难道,除了这份协议,还有第二份协议吗?还是说,乌克兰公布的这份协议,是一个阉割版。另外,美国方面为什么不公布协议的全文呢?

半成品协议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说:“协议没有提到任何财务条款,双方仍然必须通过艰难或长时间的争论,最终达成一项有限合伙协议,由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与乌克兰方面签署。”

正常情况下,英语说“达成协议”,是“reach an agreement”。但注意,路透社用到了一个短语“hammer out”。也就是说,要像锤子凿东西一样,经过艰难或长时间的争论。

这下我就懂了,确实还有第二份协议。而且,第二份协议规定了利益分配,才是重中之重。但是,第二份协议还没有签署。

这就很搞笑了,美国与乌克兰签的协议,并没有解决所有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最最重要的利益分配问题。那么,美国与乌克兰的矛盾,就还没有完全解决。也可以说,美乌矿产协议确实是签了,但又没签。

尤利娅在社交媒体上写的内容,包括引述她的中文媒体的报道内容,大部分都来自于还没有签署的第二份协议。乌克兰方面公布的协议全文,总共11条,是没有这些内容的。

如果,美乌两国不抓紧时间谈判,把第二份协议签了。那么,第一份协议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前几天,我在文章里说,只有美乌两国签署矿产协议,解决彼此的矛盾,并且形成一致的立场后,俄罗斯才会有参加和谈的紧迫感。现在看来,美乌两国矛盾的解决,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其实,很明显,美乌两国的矛盾确实比较大。否则,直接把利益分配的问题写进这份新协议就好了,为什么又要弄出第二份协议。实际上,就是谈了半天,还是谈不拢。然后,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都面临着强大的外界压力,必须要先搞出一个半成品。

对于泽连斯基来说,乌克兰的武器库存可能会在8月份用完。所以,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说,美乌两国的矿产协议可能会在6月份签署。因为,我觉得还要留出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我也确实没想到,他们居然会在4月30日弄出一个半成品的协议就签了。

那么,第二份协议会在6月份签署吗?我觉得应该还是6月前后吧,毕竟谁也不知道乌克兰的武器库存到底能够支撑到什么时候,可能是8月,也可能7月就没了。

总而言之,时间不等人。

注:乌克兰方面公布的协议全文的英文和中文版,可以分别在《基辅独立报》和维基百科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