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前妻过来做客,见到王定国时:感谢你对谢胡子照顾得这么好
【前言】
谢觉哉老先生是“延安五老”和“长征四老”里的重要一员,建国后,他负责过内务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因为他平时喜欢留胡子,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谢胡子”,连毛主席也是这样称呼他的。
尽管和谢觉哉已经分开,但何敦秀心里还是时常惦记着他的日子。尽管如此,她从没想过要去打扰他现在的生活,只是默默在心里为他们送上祝福。看到谢觉哉找到了王定国这样一位知心伴侣,何敦秀由衷地感到开心……
【谢觉哉两个妻子之间的互敬互重】
1951年那会儿,谢觉哉知道何敦秀心里头想来北京,就亲手给她写了一封信。这信啊,就成了谢觉哉活着时候,给何敦秀写的最后一封自己写的信了。
在这封信中,谢觉哉说:“我个人觉得,你还是别来北京了……咱俩已经分开二十多年,我在这边也重新组建了家庭。你要是来了,事情会很棘手,容易引起矛盾。”
谢觉哉在那封信中,为了宽慰何敦秀的心情,这样写道:“咱们现在活在新时代,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咱俩都过了七十岁,别再让那些烦心事折腾了,对我身体不好,对你也是一样。”
何敦秀对谢觉哉再娶妻这事并不往心里去,但谢觉哉这人,真是个公正不阿的好法官。他深知法律的重要性,不光嘴上说,更是亲自行动,维护法律的威信。
1933年那会儿,在咱们中央苏区,谢觉哉可是个重要人物,他带头弄了些很重要的法律文件,像是最早的红色革命政权的《劳动规矩》《分地办法》啊,还有《结婚离婚条例》这些。因为这些经历,他特别赞成一个人只能娶一个老婆的一夫一妻制度。
何敦秀是个经历过旧社会的中国大妈,心里头还留着些老封建的想法。所以,对她来说,男人有多个老婆,那都不是个啥大事儿。
1899年那会儿,依照当地的老规矩,谢觉哉和何敦秀在家人的帮忙下成了亲。何敦秀那年20岁,在那个年代算是晚婚了;而谢觉哉呢,才15岁,比老婆小了整整五岁。
结婚后,何敦秀和丈夫过得美滋滋的。她来自一个中医家庭,对老公特别好。这21年来,他们感情一直很好,一起养了7个孩子,4个男孩,3个女孩。
1905年那会儿,谢觉哉通过了晚清时期的秀才考试,可他心里头并不怎么瞧得上旧时代的那一套。他压根儿就不想去参加科举,而是一心想着找寻能让咱中国强盛起来的新法子。
1920年那会儿,谢觉哉告别了老家湖南宁乡县沙田乡,跑到长沙去了。他在那儿挑起了大梁,当上了《湖南通俗报》的掌门人。
那段时间,谢觉哉老给媳妇何敦秀写信,跟她讲自己在长沙碰到的各种新鲜事儿,还有自己的高兴、难过、生气和快乐。写信时,谢觉哉用的称呼和说的话都特别亲近,真是让人看了都眼红。
但是,从那以后的好多年,何敦秀都没再见过她丈夫,两个人就靠书信往来维持着感情。
1921年的时候,多亏了毛主席和何叔衡的引荐,谢觉哉成了新民学会的一员。从那以后,他就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1925年的时候,谢觉哉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接着,他满心激动,立刻给老婆何敦秀写了封信,把这事儿告诉了她。
在给老婆何敦秀的信中,谢觉哉写道:“咱们国家如果这十年内不搞上去,那可能就得完蛋,说不定连种族都得没了,绝对不能就这么半死不活地耗着。革命以后咋样谁也说不准,但我已经把自己全交给党了。”
何敦秀对革命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但她全力支持老公的工作。每当瞧见“生死”这些字眼,她就会心里发慌,生怕老公有啥闪失,总盼着他能好好保护自己,平安无事。
四一二事变之后,革命局势一下子变得非常紧张,何敦秀就很难再得到她丈夫谢觉哉的音讯了。
1933年那会儿,谢觉哉根据组织安排,进了中央苏区工作。他先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那儿,给毛主席当上了秘书。后来,他还另外管起了内务部的事儿,当上了内务部长。
1934年10月那会儿,谢觉哉加入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那时候,他已经年满50周岁了!
长征途中,谢觉哉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因为他岁数大、地位高,所以和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一起,被人们尊敬地叫做“长征四位前辈”。
1935年6月份,就在我们要翻越那座大雪山之前,为了让大伙能暖和点,上面专门给每个人分了点羊毛,让大家把羊毛缝到衣服里头去。
不过,谢觉哉可不会搞那一套。他拎着羊毛走到一个山坡底下,瞧见一个女战士正坐在那儿缝衣裳,就走了过去,小声说道:“战友,有点小事儿想请你搭把手。”
随后,谢觉哉就把自己的衣裳和羊毛递了过去,说道:“帮我把这两件薄衣服叠一块儿,中间塞上羊毛,做成一件暖和的夹层衣,翻雪山过草地时能穿,可以不?”
这是个特别热心肠的女红军,没过多久,她就把已经补好的衣裳递给了谢觉哉。
拿衣服的时候,谢觉哉跟那位女战士说了自己的名字,还指着旁边的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笑着问她:“姑娘,你叫啥名儿啊?”
聊天时,谢觉哉碰到了王定国,这位可是少数走过长征路的女红军战士。不过呢,他们当时也就简单聊了几句,没有进一步深交。
中央红军走到陕北以后,谢觉哉就被安排做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内务部长和秘书头头。
1937年那会儿,谢觉哉去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干活,没想到在那儿碰见了王定国。他赶忙上前打招呼:“王定国同志,你还记得我不?你之前帮我缝的那件衣服,过雪山时真的太管用了!”
这时候,王定国一眼就瞧出了谢觉哉,他俩随即就攀谈上了。这可是他俩第二回打交道了。
没过多久,谢觉哉和王定国就在组织的撮合下成了家。那时候,王定国才24岁,而谢觉哉已经53岁了。
说起和王谢老的婚事,王定国后来这样讲:“组织找我谈话,说谢老年纪大了,生活起居得有人照应。再加上,要去做当时兰州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也是我们宁乡老乡贺耀祖的统战工作,得有个夫人身份的帮手,所以他们希望我能和谢老组成家庭。”
听说谢觉哉和王定国喜结连理后,毛主席乐坏了,他特意发来电报祝贺:“挺好,这下谢老有人照顾了。”
结婚以后,王定国把谢觉哉的日子安排得妥妥当当。那时候,边区日子过得挺艰难,不少人衣服上都打着补丁,可王定国给谢觉哉衣服上缝的补丁既结实又好看,让人瞅着都眼馋。
谢觉哉虽然组建了新家庭,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的原配妻子,对她关怀备至。
1939年的时候,何敦秀迎来了60岁的生日,谢觉哉为了表示庆祝,专门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足足有4页纸那么多。
这封信上,谢觉哉回忆了和老婆何敦秀成亲那会儿的迷茫。四十一年前的那个秋天,咱俩成了家。记得那天,屋里有人在哼唱什么“送子歌”,然后我就被我外公拽进了屋,跟我说这是件“特别重要的事儿”。
后来,谢觉哉陆陆续续又给何敦秀寄了8封信。何敦秀每次收到谢觉哉的信,都特别当回事儿,他把信一封封叠好,放在阁楼上藏着,生怕它们受潮了,也怕有虫子咬了……
那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老来村里抓壮丁、翻箱倒柜,吓得大伙儿都跑了,唯独何敦秀打死也不肯走。人家好心劝她,她却倔得像头牛,说啥也不答应。
在何敦秀看来,她和谢觉哉的家就是她的责任,得好好守着。对于谢觉哉在外面又有了一个家,她并不太在意。她心里头想着,谢觉哉总有一天会回家的,到时候这里还得是他的港湾。
在延安那会儿,谢觉哉他们四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还有长征前就出国工作的吴玉章同志,被毛主席和其他中央大领导,还有机关的干部们,都亲切地叫做“延安五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就住在了北京。后来,何敦秀也有了来北京生活的念头,这才有了前面说的事儿。
1957年,谢觉哉终于回到了他三十年没回的老家,到家后就去探望了何敦秀。
一想到谢觉哉以后要在北京长久定居,何敦秀心里头就又琢磨起自己也去北京生活的念头了。
1959年那会儿,何敦秀老人家已经迈入了80岁的门槛。就在这一年,他被小儿子接到了北京,一块儿生活。这事儿让何敦秀心里头别提多美了。
听说何敦秀到了北京,谢觉哉和他的现任老婆王定国就邀请她到家里来玩。一见到王定国,何敦秀就拉着她的手说:“王定国啊,真是太感谢你了,把谢胡子照顾得这么好。”
之后,王定国经常跟老公谢觉哉一块去何敦秀家串门,他们关系处得特别好。
1967年,88岁的何敦秀老人离世了。他走后,王定国立马赶到何敦秀家中,亲手帮他处理了身后事。
瞧见那俩老人家彼此尊重又爱护,小辈们心里头都觉得特别暖和,很受触动。
2020年6月9号,王定国老人离开了我们,她活了107岁。她可是位了不起的女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而且活到了百岁高龄,这样的老兵真的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