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原创 汤勇 汤勇晓语
2025年05月02日 20:40 四川

我们常说,“教育美好”“教育可以更美好”“教育因为我们而美好”……那么教育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环境的美好
教育的美好,首先体现在教育的环境美好。这种环境的美好,一方面指的是物理环境。也就是通过科学设计和人性化布局,为教育场所,诸如学校、校园、教室等创设一个舒适、清爽、整洁且富有美感、安全感与归属感的空间环境。这种良好的空间环境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便指的是社会环境。教育不是孤岛,而是与社会同频共振的生态系统。构建教育的美好社会环境,包括全社会崇尚教育、庚续文脉,尊师重教,坚持科学的教育观,不以片面分数评价教育。特别是能够理解教师、包容教师、善待教师,以温暖之手传递善意,以有形之手关爱呵护教师,让教师群体少受负能量的侵蚀,多一些正能量的鼓舞。当教师都能在宽松、激励、温馨的环境中站立讲台,挥洒自如,体面从教,尊严生活,方能推动人类文明的永续进步。
文化的美好
无文化不校园,无文化不教育。做教育,就是在做文化,就是在书写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文化的美好,不在于形式,不在于营造的乌托邦,而在于以文化的土壤编织生命的意义,以文化的浸润雕琢生长的姿态,以文化的滋养塑造核心的价值,以文化的灯塔点亮教育的星空。

教育文化的美好,它可以是未名湖畔的晨读声,非洲草原学校的鼓点,战火中黑板上的公式。教育文化的美好,它还可以是建筑的咏叹,空间的叙事,角落里的隐喻,惩戒的艺术,规则的温度。教育文化的美好,它更可以是日常的仪式,点滴的教化,精神的图腾,人文的诠释。
课堂的美好
课堂小天地,师生生命场。课堂作为教育的最小单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所,而且是思维碰撞、情感共鸣与人格养成的阵地,它承载着最丰富的生命互动与赋能。美好的课堂,柏拉图洞穴寓言将在每个困惑的眼神中放出奇光异彩;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将化作少年笔尖动人的诗篇; 图灵与李清照通过某个方程展开跨时空的对话,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美好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旅途中的向导”;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究学习的定海神针; 教室不再是冰冷分数、生硬条款的繁衍地,而是弥漫与荡漾温情、友好、和谐的的快乐园。美好的课堂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讲练,而是面向生活,有效生成,构建生态,让学生实现自主生长的赛道; 不再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功利,而是让情境发生,让问题发现,让学生发挥,让思维发展的疆域;不再是一味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超越教学技巧的娴熟,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人类精神相遇的奇迹”。
课程的美好
课程既是教育思想的载体,又是教育行动的蓝图,更是教育操作的系统。课程很重要,可以这样讲,课程的卓越决定了教育的卓越,课程的丰富决定了教育的丰富,课程的美好决定了教育的美好。甚至还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生命,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就是为学生创造什么样的生命。

美好的课程,是神笔马良,它以人为中心,共同书写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共同创造师生生命的传奇。美好的课程,是精密的时光机,它将孩童的思维送至文明前沿,它让古老智慧在现代实验室里复活,它把看似平凡的日常转化为认知透镜,把人类未来推向广阔无垠的星空。 美好的课程,是点燃火把的仪式,它完成教育从“传承已知”到“创造未知”的惊险一跃,它超越知识堆砌的功利,通过结构性设计,让学习者在有限时空内与无限的人类智慧对话,它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观念建构、技能习得、创新思维和人格发展为目标,让课程在回归文化,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本真中,协助每一个孩子获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活动的美好
教书育人在活动中,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没有个性斑斓的教育。在学校里习得的知识会忘记,但在活动中健步如飞的奔跑、一举手一投足的倩影,却如同银河里的恒星,让孩子在参与与探索中,将素养刻写在浩瀚的苍穹;获得的一纸分数终究会淡化,但在活动中的呐喊声、欢笑声、嬉戏声却早已镌刻进年少的骨骼;枯燥无味的学习有可能觉得光阴白费,但社团活动中的每一瞬间,却像棱镜一样,将单一的白光折射成七彩虹霓,终将成为生命里永不褪色的底片;走出校门获得的证书乃至拥有的人生敲门砖,有一天也许会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但被无数个社团日夜织就的抵御未来不确定性的盾牌与铠甲,滋养出的面对世界的温柔与锋芒,却有可能让孩子们触碰到生命更多的可能。
关系的美好
好的关系就是好的生产力,美好的关系就是美好的教育。美好的关系如同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在这里,理解与信任共生,严格与温暖共存,规则与人文共鸣,成长与发展共赢。美好的关系首先是美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犹如鱼水关系,当师生之间建立起真诚而又纯粹的关系,教育就会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发生。

这种关系带来的成长,远比获得一时的分数重要,因为它最终教会孩子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与周遭相处,如何与这个世界建立起美好的链接与联系。美好的关系其次是美好的家校关系。一个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和老师携手教育出来的。美好的家校关系,既能沉淀为孩子生命中的温暖记忆,又能为孩子撑起健康成长的立体空间。真正美好的教育,永远是由学校与家庭共同签发的精神护照。一个没有良好家校关系的教育,很难有美好的教育,更很难护送每个孩子走向辽阔的未来人生。
教师的美好
教育,取决于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那就是教师。教师决定着教育,教师的美好决定着教育的美好。美好的教师,要有整洁的形象、端庄的仪表;要有高雅的气质、丰盈的内涵;要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要有心地的善良、灵魂的高贵;要有博大的胸襟、执着的情怀;要有师爱的能量、大爱的品质。美好的教师,要有教育理想,孜孜以求,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要有教育信念,站稳讲台,任何时候都不动摇自己的教育信仰;要有教育家精神的追求,像教育家那样做教师、做教育。

美好的教师,应坚持学习,把学习进行到底,坚持阅读、思考、写作,为自己建构起一个强大的世界;应明白教育不是燃烧自己点亮他人的悲情叙事,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灵魂刺绣,必须让自己成为一束光,活成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孩子,照亮每个家庭。应专注于自己,专注于教育,排除一切干扰纯粹地面对教育,内心宁静、从容优雅创造美好教育,快乐而幸福地享受美好教育。
学生的美好
美好的教育,乃至美好的环境、文化、课堂、课程、活动,还有美好的关系、美好的教师,最终都指向美好的学生,造就美好的学生。美好的学生,应该是身心健康、品质优秀、阳光自信、活泼开朗、兴趣广泛、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美好的学生,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创新创造的精神,有主动承担的责任感,有团队协作的意识,有时间管理的能力。美好的学生,既能成为分数的拥有者,又能成为运动的坚持者、不断的学习者、社会的担当者、问题的解决者、高雅的生活者、美好人生的开启者。能够在这八个方面做到“美好”,教育的美好将呼之欲出,美好的教育也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