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货款拖欠六年,供应商权益陷困局

推荐 05-07 阅读:31 评论:0

近日,一家湖南建材企业向各部门反映,其与西安建工绿建集团因钢材供销陷入长达六年的货款追讨困境。该企业指控对方屡次违约、强迫签订不平等协议,并拖欠近千万元款项,导致企业濒临破产。事件引发社会对国企诚信与营商环境的广泛关注。国企西安建工绿建集团不守诚信,对国企形象产生一定影响,供货商艰难讨债路在何方?

在市场交易中,诚信与契约精神一直是商业活动的基石,尤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应以身作则,积极响应G家政策,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企业形象。然而,西安建工绿建集团却因拖欠货款一事陷入舆论漩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国企诚信经营和营商环境维护的关注与思考。

一、合作之初,信任构建

2019年9月21日,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与西安建工绿建集团就钢材供销展开合作洽谈。双方基于对未来合作的良好预期,经过深入沟通,达成了钢材供销合同意向。在合同条款确认无异议后,西安建工绿建集团按流程对合同进行盖章。基于对国企信誉的信任,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当日便开启供货流程。在随后两个多月的供货期间,累计供货达2000多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也彰显了其合作诚意 。

二、合作突变,信任破裂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在合作过程中,西安建工绿建集团的一系列行为让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措手不及。原协议中约定的价格,集团连续三次单方面下调。面对已供应的大量钢材,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为了能在春节顺利回款,在集团项目负责人承诺年后加价供应的情况下,无奈签订了0利润供应合同。但在后续3个月的供货过程中,西安建工绿建集团并未遵守承诺,屡次违约,甚至拉黑供货商的电话和微信,这使得双方的信任关系彻底破裂。

三、漫长讨债,艰难前行

从2020年开始,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踏上了漫长而艰难的讨债之路。期间,在西安建工绿建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亲自安排下,2021年签订付款协议,支付一部分后暂停协议履行,未再支付后续金额,2023年西安建工绿建集团希望对协议内容进行更改,四人持续七天“车轮战”,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无奈就范,在要求下抹去部分金额,并于2023年2月再次签订付款协议,协议约定从2023年3月开始支付,每月支付59万,分14个月付清。然而,在仅支付3个月款项后,西安建工绿建集团再次违约,拒接电话、拒付款项。截至目前,按照第三次付款协议节点,西安建工绿建集团应付820多万元,实际仅支付210万元,仍拖欠近610万元款项未付。此外,根据协议,未支付部分需按每月1.5%支付利息,当事人指出,截止二次违约时对方已逾期利息百万,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因此问题,未能按期偿付银行贷款本息和民间借款本息,相关责任人的个人征信报告因此出现不良记录,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家庭处于不能正常生活的困境。

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为了此次合作,在供货的几个月内东拼西凑民间借款,本以为是一次互利共赢的合作,把他们当作亲人一样去支持,却遭遇如此困境,如今公司已倾家荡产。多年来,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为解决此事四处奔走,多次向G家相关部门求助,但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

四、政策相悖,影响恶劣

西安建工绿建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其拖欠货款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诚信原则,更是与有关部门相关政策背道而驰。有关部门728号令以及2025年3月25日总理李某签署的802号令,都着重强调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然而集团却明目张胆地对抗政策要求,严重破坏了营商环境。

在当前大力倡导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诚信社会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更应发挥表率作用。西安建工绿建集团的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的切身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和营商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若此类行为得不到有效纠正和处理,将会让更多企业对与国企合作产生担忧,阻碍市场的健康发展 。

如今,湖南江波建材有限公司再次向党和政府、各方面求助,希望能借助社会正义的力量,讨回自己的血汗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期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对这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重视,还市场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国有企业本应是市场的中流砥柱,承载着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责任。此次西安建工绿建集团的欠款风波,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唯有坚守诚信,遵守契约,才能在市场中长久立足,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此事能得到妥善解决,也期待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让营商环境更加清朗有序。

国企本应是市场诚信的标杆,但此案暴露出的“店大欺客”乱象,严重损害ZF公信力与营商环境。上级部门三令五申下,仍有企业顶风违规,凸显制度建设与执行力的双重短板。如何让Z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如何为中小企业筑牢法律护城河,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