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物资消耗殆尽,终于打算妥协了?
环球时报报道,近期巴以冲突再曝重磅消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代表团在埃及开罗就加沙停火问题展开谈判,并提出了新提议——准备一次性释放所有剩余以色列人质,以换取停火5年。在这场持续已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冲突中,任何有关和平的曙光都显得尤为珍贵。
巴以冲突下的废墟(资料图)
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局势急转直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深渊。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持续不断,从大规模空袭到地面部队推进,加沙地区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房屋、医院、学校、桥梁等在炮火中纷纷化为废墟,大量平民流离失所。据统计,截至目前,本轮巴以冲突已经导致加沙地带5.1万人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与此同时,加沙地带的物资供应也陷入绝境。以色列的封锁让食物、饮用水、医疗物资等生活必需品难以进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于4月25日发出警告,由于以色列的持续封锁,未来几天,为加沙民众提供餐食的项目将再无食材可用,粮食储备已然耗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也于5月2日警告,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长达两个月的人道主义物资禁运后,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工作“濒临全面崩溃”。加沙战地医院面临食物和医疗物资的双重紧张,一些必要药品和医疗耗材用尽,水源性传染病暴发风险极高。在这般艰难处境下,哈马斯提出新的停火提议,不免让人猜测其是否因物资匮乏、作战艰难而有所动摇。
以色列此前其提出45天临时停火,条件是哈马斯释放10名仍在人世的人质,并解除武装为加沙彻底停战铺路。但哈马斯上周四正式拒绝了这一临时停火条件,强调不准备接受服务于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政治议程的“非全面协议”,而是要求就加沙地带达成全面停火协议。彼时哈马斯公布的“全面”协议内容为: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以换取以色列结束加沙冲突、释放巴勒斯坦囚犯、以军全部撤出加沙地带以让加沙进行重建。这表明哈马斯在停火问题上有着自己坚定的立场和诉求,并非轻易会在压力下妥协。
巴以冲突下的废墟(资料图)
此次哈马斯在开罗谈判中提出的新提议,虽看似在人质释放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却依旧坚守关键原则。哈马斯高级官员乌萨马·哈姆丹当晚重申,新的停火提议必须包括全面停战,且明确指出解除武装是红线。这意味着哈马斯并非因自身实力不济而盲目求和,而是在为巴勒斯坦人民争取全面、可持续的和平。释放所有剩余人质的提议,或许是哈马斯期望打破当下冲突僵局,以人道主义关怀为切入点,推动以色列及国际社会正视加沙问题的解决,促使以色列接受全面停火,为加沙重建与发展创造条件。
从以色列国内局势来看,政府迟迟不与哈马斯就释放人质达成全面协议,已引发多轮抗议。4月26日晚,数千人在特拉维夫哈比马广场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抗议者谴责内塔尼亚胡无视人质和以色列士兵的死活,为保住总理之位不断延长加沙的军事行动。以色列国家安全局(辛贝特)前局长阿米·阿亚隆在抗议活动中呼吁民众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展开“非暴力抵抗”,并提及辛贝特前局长罗嫩·巴尔上周向高等法院提交的书面证词,指出巴尔曾强调辛贝特在2023年10月哈马斯突袭前就多次警告以色列政府,但警告被无视,还透露内塔尼亚胡希望辛贝特对国内反政府游行采取措施。以色列国内的不稳定因素,或许也是哈马斯提出新提议时所考量的因素之一,期望借此推动以色列政府重新审视冲突解决方案。
巴以冲突下的废墟(资料图)
另外,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和封锁措施批评不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多次呼吁保障加沙地区平民权益,恢复人道援助通道。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以色列也需权衡自身国际形象与军事行动的可持续性。哈马斯选择此时提出新停火提议,也可能是借助国际舆论之势,增加自身谈判筹码,推动和平进程。
所以,哈马斯提出一次性释放所有剩余以色列人质换取5年停火的提议,绝非简单的“妥协”之举。在加沙物资消耗殆尽、局势万分危急的表象下,是哈马斯对全面和平的不懈追求和对巴勒斯坦人民权益的坚定捍卫。其坚守全面停战、拒绝解除武装等原则,表明在这场复杂的冲突博弈中,哈马斯仍保持着战略定力,试图通过外交谈判途径,打破冲突困局,为加沙地带乃至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谋求真正持久的和平与发展。而以色列方面如何回应哈马斯的新提议,国际社会又将如何推动双方走向和平,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