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的兴起之路

娱乐 05-06 阅读:0 评论:0

到1923年,夏普的自动铅笔工厂已经拓展到近千平米,员工人数达到了200人,月营业额高达5万日元。

得次始终以为自家产品负责为信条,即便是自动铅笔这种小物件,也敢承诺10年质量保证,业绩也是一路攀升。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一场始料未及的灾难正在悄然而至。

1923年9月1日中午,日本经历了历史上最致命的关东大地震。地震刚发生时,得次正在朋友家中,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工厂。

到达时,他松了一口气,看到工厂安然无恙,家人和员工们也平安无事。这期间,城内的灾民纷纷涌入工厂,避难的人群很快挤满了整个空间。为了确保家人的安全,德斯安排人把妻子和两个孩子送到了延期别墅,自己则留在工厂帮助灾民。

然而,这场地震引发的灾难还远远没有结束。地震发生时,正是城内居民做午饭的时间,震动引起煤气管道破裂,炉灶相继倾倒起火。到下午,东京城内各处房屋的小火迅速蔓延,融合成火风暴,伴随着猛烈的风势,火焰如海啸般席卷而来,整个东京嵌入火海,景象如同人间炼狱,得次慌忙奔回家,发现房屋已经化为灰烬,妻子不见踪影,浓烈的烟雾几乎让他失明。

他在混乱的人群中踩着无数被。烈焰吞噬的尸体焦急的寻找着家人的下落。终于,在一片废墟中,他发现了妻子蚊子。此时蚊子已奄奄一息,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抓住德次的手,颤声的说道,对不起,德次,孩子们都已经话未说完便停止了呼吸,手中还紧紧攥着孩子和服的一只袖子。德次抱着妻子悲痛欲绝,仰天大哭,他悔恨自己为什么不把他们留在身边。

大伙不仅夺走了德次的妻儿,还将他的厂房和设备悉数毁灭,更让他背上了对订货商日本文具制造株式会社的债务。为了偿还债务,德次不得不拿出这些年来所有的积蓄,并将48项产品专利和14名核心员工卖给日本文具,专门为他们生产自动铅笔。

面对坦克,得知并没有被击倒,他与70多名受灾的工厂员工挤在简陋的大杂院里,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东山再起。1924年9月1日,这是妻儿去世的。一周年忌日,早川德是在大阪创办了早川金属工业研究所,迈出了从头再来的第一步。失去自动铅笔的专利后,研究所起初只能承接一些金属文具零件的订单。

德斯深知,要真正的走出困境,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四年前的1920年,美国诞生了全球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把第一套无线电广播设备由美国运抵上海,得次从报纸上得知了这些消息,日本也将在1925年开设广播电台。他预见到未来最大的市场机遇便是收音机。在他的自传中写到,只有快人一步,勇于开拓新领域,事业才能成功。

那么收音机以前没有做过怎么办?一个字,超。他买了一台美国产矿石收音机,代领员工将其拆解,逐一研究每个零件的材质与形状,按图索骥进行仿制,1925年4月,他成功组装出日本首台国产矿石收音机。而后。迅速注册专利,并将其命名为夏普。

到了6月,大阪电台正式开始广播,听到耳机中传来的声音,德智激动不已,喊道,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入空中的时代了,抓紧生产,干吧,由于价格仅为美国货的一半,产品在收音机店一上架便被抢购一空。7月,夏普收音机的产量突破1万台得次,由此开始专注于收音机的制造,而夏普也正式迈出了作为电机制造厂商的第一步。

随着日本各地无线广播电台相继成立并且开播,夏普收音机迅速在全国普及。夏普的崛起可谓是真正切中了时代的风口。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得知再度将目光投向海外。1927年6月,他便携带着各种样式收音机和零部件,来到当时远东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举办规模甚大的夏普商品展销会,吸引了大批商家夏单订货。

随后,他在上海和香港设立夏普办事处,夏普收音机更远销至东南亚各国,迅速拓展国际市场。到1933年,夏普收音机的年出口额已达30万日元,可谓是声名远扬。

1936年5月,得知创建了早川商工青年学校,回忆起自己的经历,他说,我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没有同学和朋友,幸而遇到了我的师傅,他教会了我许多。现在我也想为那些只有小学毕业,为了生活无法继续上学的员工做点事,让他们在工厂一边工作的同时也能学习。就在学校破土动工的当天,得知在公司接到电话。师父坂田病危,他心急如焚的赶到医院。

此时坂田已神志不清,得次伏在师傅的床边失声痛哭,一遍遍的呼喊着师傅的名字。两天后,坂田的告别仪式在夏普工厂举行。这一年,德斯做出决定,将公司从个人经营转变为企业法人组织,成立早川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出任首任董事长。

工厂员工达564人,资本金增至50万日元。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很快得知接到了军方通知,早餐金属被征用为陆军兵器总部监督工厂。夏普开始生产用于战场的行军背包式无线电接收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局命名得次4~30台航空用无线电台,要求成功后月产量达到200台。

这个庞大的生产计划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许多人都抱有怀疑。德智却对员工们说,国家有国家的方针,无论军方提出多么困难的需求,我们都要努力研究,绝不能输给其他任何。和公司。对于德次来说,战争并非他所求,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1941年政治创业30周年,他在大会上公开说道,如果我说我不关心政治,那是虚伪。作为企业家,我必须对祖国敬忠,国家生死存亡,我无法袖手旁观,更何况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都需要生活,所以我必须遵从国策,把生产提上去。就这一句,把生产提上去。

他在战争期间,司机扩展厂房,兼并土地,不断推动其事业的发展。战后,日本经济陷入萧条的泥潭,失业者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收音机的销量也是逐年减少。收音机的制造厂商从战争刚结束时的全国80家减少到17家,早餐金属工厂里的收音机同样滞销,仓库里的库存堆积如山。

到1950年的2月,早餐金属彻底陷入了财务危机,已经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到了7月,其债务总额已经高达1亿3200万日元,早已是资不抵债。无奈得次与银行谈判,希望能够追加贷款,银行却提出条件,如果要贷款,他必须裁员210人,这是当时公司员工经营一半的人数。壮士断腕,身为社长的得次只能接受方案。

在补偿了自愿退职员工两个月工资,外加赠送一台收音机后,德次获得了1500万日元的追加贷款,早餐金属才得以勉强继续运营,但无论如何是不能再抱着收音机不放了,得知对自己说要走出困境,还是那句话,快人一步,开拓新领域,那么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无疑是电视机。其实。在战前,德斯已经将目光放在电视机的研究上,他深信收音之后一定是电视机的时代。战后,美国一直对日本电视机的研发进行技术封锁,直到1949年才逐渐放开。

1951年,早餐金属完成了电视机的实验样机,但和同时代的欧美产品相比差距较大,而且电视机内的很多专利技术都在欧美手上。1952年,德斯前往美国,与美国无线电公司达成合作,有美方提供技术援助。有了美国人的技术,得次很快就生产出日本第一台国产电视机。从1953年开始,NHK每天播放4小时电视节目。

当时电视机是昂贵的奢侈品,只有咖啡店和饭店为了招揽顾客才会购买电视,大多数人只能聚集在街头看电视。得次提出了要让电视进入每个日本家庭的发展目标,他建立了日本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开发了最具性价比的14In黑白电视机,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民众的购买力上升,电视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

1954年,电视机市占率得。次的夏普电视以23%排名第一,第二名是冬至,第三松下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是当时日本人结婚必备之三大神器,甚至一度流行在电视机前面举行婚礼。

早川德自己,夏普又再次抓住了时代的风口,摆脱了危机。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德次的夏普也顺应时代,不再局限于电视机的生产,而是逐步发展为一家综合性的家电制造商,产品涵盖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微波炉等多种家用电器。

其推出的日本首台转盘式家用微波炉受到自行车铃声叮的启发,作为烹饪结束时的提示音。从此以后,叮的一声成为了微波炉烹饪的代名词。1960年10月,NHK开始播送彩色电视型号,得赶在10月前推出了夏普首款21In彩色电视机。到了1968年,夏普彩电年产量已达30万台,并在次年突破40万台。

1970年,早川电机工业株式会社正式更名为夏普株式会社,得次预备再次向全球市场进军,进入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日本重工业出口受挫,为此,日本政府加大了对电子产品的出口支持力度,夏普开始大规模出口产品拓展美国市场。并在洛杉矶、底特律和亚。雅特兰大设立分公司和营业所。

其实此时的早川得次已年逾80,却依然没有打算隐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及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再到半导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您认为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德斯的回答很有意思,他预言10年之后必将迎来太阳的时代。

记者疑惑不解,德斯笑着解释,那时汽车将不再需要汽油,不再会有尾气的排放,空气也会更加清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高度成熟,所以我要做太阳能电池驱动了电车。尽管之后的80年代电车的时代尚未真正到来,但德斯的预见却与今天电车的发展不谋而合。

早在1959年,德次就已经着手布局太阳能电池产业,并将其技术应用于住宅。太阳能发电系统上,然而,德次的太阳能电池驱动汽车这条探索之路,夏普却没有很好的走下去,而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液晶面板。1980年6月24日早餐得次逝世,享年88岁。

得知这一消息后,亲朋好友纷纷赶来。悼念德次的多年好友兼竞争对手松下幸之处最早前来吊唁。此时的松下也已年迈,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他仍然坚持要来见德知最后一面。他目光沉重,步履坚定,仿佛是在送别一位老战友,一个共同见证日本电器业辉煌岁月的同路人。

1992年,夏普在液晶面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夏普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彩电早餐得次,也被誉为世界液晶之父。1998年,夏普将液晶面板作为其主要的企业战略重心。

到2001年,夏普的液晶电视已经获得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达4亿美元,可谓是风光无限。然而,随着三星、LG等竞争对手的追赶,夏普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同时,移动智能手机的问世、平板的兴起,让人们不再局限于客厅或PC端这一块屏幕,时代正在悄然改变。而夏普却没有丝毫察觉,他们依然在液晶电视业务上加大投资。

但到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市场对大尺寸电视的需求已经远不如从前。2004年,32In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约为865美元,但到2011年,市面上同规格的产品价格已经降到了149美元,这导致夏普的液晶电视产品严重滞销。另外,夏普对其液晶。技术的领先地位过度自行,认为依靠自有技术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为了保持液晶技术的领先,夏普甚至对供应商严格控制,防止技术外流。这种黑箱化的做法尽管意图保护技术优势,但最终未能抵挡韩国和台湾厂商的追赶。外部恶劣的市场环境,内部高层却是频繁跟替,内斗不止。2011年4月,片山干雄现任社长,职务由奥田、龙四界任。

然而,由于片山的辞职带有仓促性,奥田突然被赋予重建重任,缺乏充分准备。奥田上任仅仅一年,他便因无所作为被替换为高桥新山。这种短时间内管理层动荡,导致公司在重大决策上彻底失去方向。到2015年,夏普已经濒临破产,几乎无力继续独立运营。2016年初,鸿海向夏普提出全面收购计划,最终鸿海以3891日元的价格收购夏普66%的股份,成为其主要股东。

虽然被鸿海收购,但夏普至今依然是未见其。起色截止2024年第二季度的最新财报,下普显示器件部门的净销售额是125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6.9%,营业亏损171亿日元。没有了得次夏普,没有了快人一步,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夏普不知何时才能真正的走出阴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