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觉醒,从不再抱怨“原生家庭”开始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一个人的命运,藏在“原生家庭”里。
一个家岁月静好,将人丁兴旺、万事顺遂;
一个家鸡犬不宁,将让人负重前行,成了无根之木。
你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你与世界的关系。
——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
01
一个人的命运藏在“原生家庭”里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国青年报》曾在2016年做过一次2000人的调查。
结果显示高达86.7%的受访者,表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依然深刻。
“母亲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让我可以独立应对人生的挑战。”
4月19日,广西举办主题为“用信任强大孩子的内心”的活动,一位朋友讲述了自己与表哥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她提到母亲对自己的信任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成长的道路;而她的姨则对自己儿子缺乏信任,这一对比鲜明的养育方式,导致了两人日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方向。
一位在校教师分享,因为她对孩子的信任,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就能够独立搭乘飞机出行,令人惊叹。
包丰源老师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生家庭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很多人认为,自己成绩太差,是因为爸妈没文化;自己工作不好,是由于父母没关系;找不到对象,是因为出身在单亲家庭。
种种状况背后,是生命的规律。
4月20日,四川不二室举办第7期为人父母读书会,大家看到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一位妈妈觉察到了孕期时自己的小心谨慎,看到了当时的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恐惧的情绪。
而孩子出生后也延续了妈妈这一感受,在后来的生活中小心翼翼的面对这个新的世界。父母的每一个言行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
另一位妈妈深深地察觉到了代际模式的延续,曾经她按照父母的期望选择了父母喜欢的职业。如今作为孩子的父母,她按照自己的期望培养着孩子的技能。
这位妈妈的教育模式与父母的教育如出一辙,最终,她意识到与其“改造孩子”,不如放手让孩子寻找自己的天赋,才能让孩子的生命真正绽放。
在包丰源老师接触的诸多咨询案例中,我们发现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童年造成的心理阴影,可以延续于他成年。
我们出现的状况就像一个个“代码”,早已写在“生命程序”里,往后人生都在不断轮回。
父母“棍棒教育”,孩子在对抗与较劲中长大;
父母“冷暴力”,孩子容易压抑表达、没有力量感;
父母“信任与鼓励”,将托举孩子迈向更远的未来……
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风水。
02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来自广州的学员曾忠英感慨,创业30年,不论是事业、财富、婚姻,都在起起伏伏中度过。
她不解,明明自己一直很努力做事,也愿意付出,为什么对人生会有这么多的委屈与不甘?
30年的付出换来了数次罹患癌症的消息,她的人生陷入了迷茫。
当她走进课堂后,她看见了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文件包”形成了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对权威男性的疏离让她在事业与财富上总是受阻;对女性柔弱的抗拒让她形成了坚硬的外壳;她的婚姻也复制了父母的相处模式,总是争吵不休。
包丰源老师说:“柔软是生发,坚硬是走向尽头。”
意思是指,柔软的人可以滋养一段关系,而坚硬的人则是让关系陷入僵局。
逃离原生家庭不是最优解,只有打破代际循环才能解决问题。
4月18日,佛山心康达举办第3期婚姻茶话会。陈专老师带领我们看到,父母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子女的婚姻模式。
很多夫妻容易小事引发大情绪,往往源自儿时家庭未愈的伤口。通过案例分析,我们看到女性与伴侣的关系根于父女关系,相反,男性与伴侣的关系则映照着母子关系。
在“伴侣与父母的相似性”的讨论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大家发现:夫妻互动和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互动非常相似,又塑造着孩子的未来。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遇到什么样的人,成长于怎样的家庭,唯一能选择的是自己的心态。
《道德经》中提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许多人小时候被父母打过,记恨一辈子,甚至选择逃离原生家庭。
父母是“根”,孩子是“叶”。如果枝叶说:“我不要根了,我要斩断与根的联系,因为它给我提供的都是有毒的养料!”
这可能吗?父母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生命来源。
人生是修行,生活是道场,我们要学会在家庭中认识自己,修正自己。
在“心智家园”课堂上,大家看到当清理“文件包”后,过去对父母的情绪都消散,内心充满力量感。
有人在释放对自己父亲的怨恨情绪后哽咽道:“我终于明白,我的暴躁正在孩子身上复刻。”;
有人原来和父亲隔阂,四五年没有联系,处理情绪后内心想念父亲,感受到内在力量提升了;
有人走出儿时对母亲抱怨、不信任的情绪后,内心升起理解与感恩之情,身体变得温暖;
……
卡住我们的是过不去的情绪,而情绪的根源来源父母给我们种下的“文件包”。
孩子的命运,就藏在父母的“文件包”里。
03
学会接纳,从“心”出发
正如包丰源老师所言:“如若怨怪家庭,便会困了自己,也让问题永续。”
与家人修好关系,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便会一一改善。
首先,清理“文件包”。我们需要找到12岁以前,一件记忆深刻,发生的与父母相关的事情。并通过情绪疏导的方式化解情绪。
当我们的思想转变,这件困扰我们多年的事情早已变得云淡风轻,我们对父母的情绪也将得到化解。
第二,学会好好说话。包丰源老师在课堂上分享过三个核心沟通点:
尊重——倾听——同频。
好好说话的前提是尊重,允许对方有不同的声音,只有尊重才能开启有效沟通。
而学会倾听是一种需要习得的能力,先放下自我认知去感受他人,看着对方的眼睛去认真倾听,给到对方积极的反馈。
最后是同频,去感受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需求,能与对方同频这才是有效的沟通。
第三,修柔软。越是柔软的人,越懂得接住对方的情绪。
当我们放下内心的较劲、对抗等情绪,与父母建立心与心的链接后,我们便会变得更加柔软。
4月19日,四川德阳举办了游学“文殊院”活动,大家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智慧。
治内耗,最智慧的方式是学会对生命接纳与放下。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真正地接纳,是一种完整的看见,是对于自己、别人、世界各个层面的了解,接受与认同。
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一个有德行的人,能够接纳他人的不完美;
一个有勇气的人,能够接纳世界的不完美。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学会理解、接纳与放下。愿看到这里的每个人,有勇气踏上属于自己的生命觉醒之旅,从“心”出发。
留言区开放丨暖心征集🔺你是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我们一起让生命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