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引导微短剧行业健康成长

教育 05-05 阅读:0 评论:0

  ◤ 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微短剧作为一种“中国创造”,在全球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要做的是,鼓励微短剧行业探索创新性的话语表达方式、视听呈现方式、生产传播模式与商业经营模式,规范整改与精品化双管齐下,引领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同时,微短剧的蓬勃发展也给影视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自快手与抖音分别于2012年和2016年面世以来,短视频依托于低门槛的视频制作功能与大数据推荐算法,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当前互联网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底,抖音的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8亿,其国际影响力亦不容小觑——截至2024年4月,TikTok(抖音国际版)全球下载量超过49.2亿次,月活跃用户超过15.82亿,仅美国市场的月活用户就已超过1.7亿,占美国人口的一半以上。

  短视频的兴起带来了微短剧这种新文艺形式。这是一种单集时长通常为几分钟,最多不超过20分钟,有比较明确的情节发展的连续剧集,长于快节奏的类型化叙事。微短剧出现时间短,发展速度快。2024年,有3万余部微短剧上线,2025年的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34.3亿元。微短剧的海外影响力也不容小觑。2023年11月,中文在线旗下的微短剧平台ReelShort成功引爆海外微短剧市场。作为一种“中国创造”,微短剧在全球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2024年,微短剧海外市场营收超过18亿美元,占海外微短剧市场的80%。

  相比传统长剧,微短剧与网络文学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其创作的起点不是“更短的电视剧”,而是“视频化的网络小说”。因而,它能够充分利用在网络文学中已经高度成熟的类型与情节桥段,更高效、更精准地抵达用户“爽点”。原本网络文学的类型和设定就是欲望导向的。在微短剧中,类型和设定的这种欲望属性就变得更加直接。因而,微短剧是一种既粗糙又精确的叙事形式,以最低的制作成本、最简单的镜头语言、最直接的情节与情绪,完成对欲望最精准的唤起、对焦虑最快捷的抚慰。这种简单而粗暴的坦诚是微短剧最被诟病的地方,但同时也体现了其特质与底色。在这个意义上,微短剧的艺术升级绝不应是复制电影和电视剧考究而复杂的镜头语言、对细节的雕琢、张弛有度的叙事或者典雅的对白,而是在类型的快速演变中不断增强类型设定的概括力和典型性,经由欲望抵达现实,使叙事更加精确和凝练,同时从单纯的情绪宣泄逐渐走向欲望升级,提供类型自省或欲望反思的渠道——这也是网络文学类型叙事曾经走过的道路。

  对于微短剧行业发展初期的种种问题以及其与影视等传统视听艺术在风格和艺术水准上的明显差异,有关部门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粗暴做法,而是充分肯定其发展前景,对其类型特性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宽容。比如,通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2022)、《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 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2024)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明确微短剧的管理方法、引导方向、审查流程与审查标准,并提出“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的微短剧精品化发展战略,强化创作支持,鼓励微短剧行业探索创新性的话语表达方式、视听呈现方式、生产传播模式与商业经营模式,规范整改与精品化双管齐下,引领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