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特朗普叫板的美联储,是如何成为阴谋论缠身的“世界央行”的?

社会 05-07 阅读:47 评论:0

在金融界,美联储无疑是一个频繁出现且备受瞩目的名字。它掌控着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

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的一系列救市举措成为舆论焦点;近年来,美联储的加息降息决策更是引发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影响着无数投资者、企业和普通民众的命运。那么,这个在新闻中屡屡出现的美联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它的起源、运作机制以及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19世纪的美国,金融市场就像是荒原。1837年之后,各州推行自由银行法,私人银行就像野草一样肆意生长。据统计,当时美国的私人银行数量多达数千家,这些银行发行的纸币五花八门,票面设计混乱不堪。

185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还发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位假币贩子与法官争辩,声称自己制造的假币在油墨、纸张和防伪标识上都优于原版货币,法官在比对后竟发现他说的是真的。这一荒诞场景的背后,是美国货币体系的极度混乱。

美国建国初期,对集体主义的反感根深蒂固,这使得在长达八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中央银行。期间虽出现过三个名义上的中央银行,但都命运坎坷。1781 年成立的北美银行为私人银行。是为了解决陆军抗英经费问题而设立该银行,独立战争结束后,北美银行迅速萎缩。

1791年,为偿还战争债务,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建立了第一合众国银行。但是,当时美国税收制度尚未完善,缺乏个人所得税等财政收入来源,导致银行资金短缺。

第一合众国银行总资本指定为1000万美元,实际开张时仅有200万美元,并且还在五年内虚空创造了620万美元注入市场,引发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20年特许权到期后,该银行不得不关闭。1816年成立的第二合众国银行,命运同样不济,1836年改为州立银行,五年后也被迫永远关门。

经历央行尝试的失败后,美国人进入了“自由银行时代”。这一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市场混乱不堪。为应对货币真伪,甚至催生了“货币鉴定师”。面对如此混乱的金融市场,普通民众苦不堪言,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终于,1907年的金融恐慌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07年,海因兹从商业国家银行借了大量资金,企图操纵一家铜矿开采公司的股票,结果却玩火自焚,引发了自己信托公司的挤兑,最终破产。恐慌迅速蔓延至其他信托公司和银行。

纽约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一年内暴跌50%,美国政府不得不依靠私人资本救市,财政部长甚至在摩根泡澡时,进入澡堂向其求助借钱。

此次危机后,美国国会和金融界大佬们深刻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中央银行来稳定金融市场。1913年,美国政府通过联邦储备法案,美联储正式成立,这个公私合营的货币垄断组织自此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对美国金融市场长达百余年的深刻影响。

美联储的架构融合了政府与私人银行的双重力量。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纯粹的政府机构,而是由政府参与、私人银行为股东主体的独特存在。掌控美国大量流动资金的12个私人银行持有美联储的股份。

在决策机制方面,美联储的中央决策机构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FOMC共有12名委员,其中美联储主席和另外六名执行委员由政府任命,组成联邦储备理事会。而另外五名委员则由联邦储备银行的负责人轮流担任,其中纽约联储由于其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固定占据一个席位。

美联储被赋予了一项至关重要的特权——发行美元。同时,它肩负着维持物价稳定和控制美国失业率的两大重任。为实现这些目标,美联储拥有一系列常用的操作手段。发行新货币是其一,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即俗称的加息或降息,也是其重要手段。

这种看似合理的架构和运作机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作为公私合营的组织,美联储在追求公共利益和满足私人股东利益之间,常常面临艰难的抉择。私人股东的逐利性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采取有利于自身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可能并不总是符合美国整体经济的长远利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美联储的诸多决策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议,被质疑是否真正履行了稳定经济的职责。1921年的经济崩溃、1929-1939年的大萧条、1953年、1957年、1969年、1975年、1981年的经济衰退以及1987年股市黑色星期五等一系列重大经济危机,一次次敲打着人们对美联储的信任。这些危机的频繁发生,让人们不禁对美联储稳定经济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美国银行因投资高风险项目亏得血本无归,美联储却东拼西凑给了它450亿美元帮助它度过难关。2009年,美国银行宣称已还清借款,但背后的真相却是,这笔钱是通过美联储让美国财政部出资购买其新发行股票的方式偿还的,本质上是再次挪用公款。

从长期来看,美联储的政策对美国不同阶层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对于美联储股东银行的家族继承人以及财经院校的高材生、独角兽公司的创业者等群体而言,他们受益于全球资本涌入美国所带来的金融交易机遇,能够在华尔街轻松获取财富。

但是,对于美国制造业工人和三四线小城的工厂主来说,在美元霸权体系下,美国依靠金融手段就能获取全球资源,制造业逐渐被忽视。工厂主们难以获得贷款,实体生意举步维艰。

特朗普执政期间,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激烈冲突,更是将美联储的争议推向了高潮。从短期利益看,鲍威尔不肯降息放水,导致特朗普无法通过刺激经济来刷数据,满足其选民的期望。

从长期利益看,特朗普的基本盘——美国制造业工人等群体,深受美联储现行金融体系的伤害。只要美联储继续维持现状,美国制造业回流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特朗普对选民的承诺也将化为泡影。这一冲突深刻反映了美联储政策与美国部分政治势力以及普通民众利益之间的巨大分歧,也让美联储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文字来源:毒舌的南瓜的视频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