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难比诸葛,武难超吕布,却是三国最完美的六边形战士!
论单打独斗,他没吕布那股子狠劲儿;论玩心眼儿,他不像诸葛亮那样一肚子谋略;论忠义名声,还赶不上关云长被后世供起来拜。可您翻遍史书、看遍演义,就会发现这人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周全劲儿,越琢磨越觉得难得,他就是赵云。
咱先从长坂坡说起。建安十三年,曹操追着刘备屁股后头打,刘备扔了老婆孩子撒腿就跑,是赵云反着往曹营冲。《三国志》里可是写得清楚: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有人说他这是护主心切,可您琢磨琢磨,当时刘备败得连家底都快没了,换别人可能早想着另寻明主了,赵云偏不,不光不跑,还把人家孩子老娘从刀尖儿底下抢回来。这事不是光靠武力能做到的,得有股子豁出去的傻劲儿,还有对刘备足够的信任。
接下来说入川的事。建安十六年,刘备带庞统法正去打益州,留诸葛亮、赵云守荆州。结果庞统死了,刘备喊人支援,赵云跟着诸葛亮往西走。走到江阳、犍为这些地儿,史书说他“所在战克”,可您看他怎么打的:既不像张飞那样一路猛冲,也不像关羽那样单打独斗,而是带着兵稳稳当当拿下城池,还能和诸葛亮配合着把后勤理顺。到了益州平定,刘备想把成都的房子和田地赏给手下,别人都不说话,赵云站出来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您说这是不是比光会打仗的将领多了份眼界?
还有汉水之战,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去劫曹军粮草没按时回来,赵云带几十号人出去找,正撞上曹操大军。换别人可能慌了,赵云带着人且战且退,退回营寨后干脆大开营门、放倒军旗。曹军琢磨着肯定有埋伏,扭头就跑,赵云还让人敲鼓放箭追着打。这招空营计《三国志》里也是实实在在记着,您说他没智谋?他这是把心理战玩明白了,比硬拼聪明多了。
可能会有人说,赵云官职没关羽张飞高,也没当过大都督,这算什么完美?可您看他一辈子,跟着刘备从寄人篱下到三分天下,没闹过脾气,没出过岔子。刘备要伐吴,他敢直言: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诸葛亮北伐,他断后时能把物资人马都安全带回来。他不是那种闪光点特别亮的人,可胜在稳当、靠谱,该冲锋的时候不含糊,该止损的时候不硬撑,该提意见的时候不藏着。
搁现在说,赵云这种人就像团队里的:定海神针。业务能力算不上顶尖,但交给的事儿准能办稳妥;不抢风头,但关键时候不掉链子;有自己的主见,还不招人烦。三国里不缺猛人、能人,缺的就是这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还能把每件事都干出分寸的人。要说他完美,可能就完美在这份恰到好处:不冒进、不固执、不贪功,心里始终有杆秤,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能做的。
千年后再回头看,我们夸的赵云,其实夸的是一种清醒的靠谱。他没吕布的野性,没诸葛亮的神性,也没关羽的傲气,有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分寸感和责任心。这种人放哪儿都让人放心,可放到三国那种你争我夺的世道里,就显得格外珍贵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