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竹亭》,让古装剧生发出新意
镜象娱乐
文丨栗子酒
“我站在故事开头,望向他们必死的结局。”
更新的集数越多,这句意难平的话就在弹幕里被提及得越频繁。很少有一部剧中,群像的每一个人都丰满立体,鲜活生动;也很少有剧能把BE刻画得如此细腻抓人,即使各自的命运已经注定,也让人忍不住、不死心,想看到最后一刻。
《淮水竹亭》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结合体”,剧中的人物成长、群像高光,总是与悲情色彩交融。从碧落城王权弘业、东方淮竹一行人合力对抗天妖九惑,到御妖国揭开新的谜题,青木媛、张正等更多人的故事线展开,这种悲情底色反而愈渐浓烈了。
伴随着剧集热度持续走高,越来越多观众也被拉入剧中宏大的东方侠情叙事中,期待着勇敢无畏、意气风发的这群人,或许真的可能写出另一种结局。
高光与虐点交织
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立住了
最新的故事线中,淮竹终于得知了自己身世的真相,青木媛与张正的感情线也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此前埋的伏笔再起,阿娜颜卷土重来,王权、淮竹、青木媛联手,张正随后加入,危难时刻,青木媛摘下了封印体内妖毒的手镯,拼死一战,群像叙事也由此再度拉出新的闪光点。
不知不觉中,从前期对各个人物性格的细化铺陈,到碧落城面具团合力战九惑的群像高光,再到御妖国展开新的情节脉络,观众与剧中每个人物之间的连接愈发紧密,群像魅力也逐渐成为《淮水竹亭》最抓人眼球的点。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从整体观感上说,《淮水竹亭》本就是一出群像戏,剧中涉及各种势力、团体,自然地带出多个人物,群像叙事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在一个接一个的副本中,剧集在每一个人物身上都给出充足的叙事空间,不同侧重地去展示性格特质、成长经历、个人选择与命运推向,让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立体多元。
剧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两种身份,或两个性格。即便把单个角色拿出来看,都能清晰地看到有来处,有高光,有落点,有延伸的完整人物叙事。这样的处理,使得每个角色的人物弧光被填得很饱满,甚至是很多戏份没有那么重的角色,也能在足够具象的描绘下,让人印象深刻。
就像在前期,《淮水竹亭》通过很多面具团的相处细节,去塑造四弟李去浊阳光开朗、碎嘴子、乐观不内耗的人物形象,观众也能够看出他一直被哥哥们保护得很好。但当碧落城的篇章开启,弘业、阿醉等人见到20年后的李去浊,坐着轮椅出场的他满面沧桑,与少年时期判若两人,极致的反差成为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不仅让李去浊的形象进一步丰满,也暗示了面具团未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情节走向。
除了对个体的细化之外,《淮水竹亭》的群像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情节流动的,新的故事也会带出新的人物,持续丰富群像魅力。前有初景为报恩,舍身为木小五下一场大雪,后有木蔑与红眼翠玉的死别、张正与少爷的互相救赎……很难不让人动容。显然,流动的群像不仅不显突兀,反而推动剧情发展,完善群像叙事的主体脉络,呈现出角色多但主线和内核不散的整体观感。
在这个过程中,《淮水竹亭》对节奏的把控与群像叙事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在快节奏推进情节之外,剧中把慢的部分留给了群像的日常。阿醉为杨一叹是否喜欢自己而苦恼时,李自在和李去浊纷纷化身军师;淮竹与妹妹秦兰的相处也很好嗑,一个护得妹妹天真烂漫,一个为姐姐幸福操碎了心。
一张一弛之间,群像跳出了死板和脸谱化的框架,变得更落地,也更鲜活,进而让观众代入,与之共情。以至于全员BE的结局被揭开之后,弹幕上总是有人在惋惜:“都不要死好吗”、“能不能改改结局”。
内核层层升维
全员BE的侠义江湖更显悲情底色
当然,如果只有对人物设定、群像相处的描摹,《淮水竹亭》不会带给观众持续的触动,更重要的点在于,剧中透过主角团完成了叙事格局的层层升维,一步步将东方侠义内核做实,持续地丰满故事,也带出愈渐完整的世界观。
具体而言,《淮水竹亭》在情节递进展开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对明显的区隔。在碧落城篇章之前,剧中多是通过个体命运的变化,来呈现人与妖无法和平共处的局面。典型的例子是,杨雁与木小五天人永隔,两人的情感悲剧,可以归之为人妖对立、门阀旧势力败絮其中、毫无作为之下的一个缩影,小妖初景也成为这场悲剧的牺牲品。
而后新的故事线展开,《淮水竹亭》也开始由个体至全体,逐渐拔高剧集世界观的落点。碧落城和御妖国中,九惑与黑狐的真面目一点点被揭开,常常出现在淮竹和弘业梦境中的谜题也有了答案。主角团开始逐渐清晰自己要对抗的是什么,《淮水竹亭》也开始叩问不同种族之间的对抗与共生等更宏大的命题,与之相伴,剧集的侠义内核也完成了层层升维。
或许从一开始,面具团最初的目标,只是为了脱离家族桎梏,面对人与妖之间的和平逐渐失衡,寻求解决之法,与门阀旧势力区分开来,践行自己内心的侠义。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得多,当他们真正踏入其中,逐渐触及到更多暗面,面具团所背负的也不再只是自我的追求,更有人族的担当。
进而当他们得知自己必死的结局时,仍选择对抗,这也反映出《淮水竹亭》所体现的侠义有更多现实层面的思考。毕竟,逆天改命本就是理想化的,在几乎所有的侠义对抗中,人终究要付出代价。可即便如此,他们仍有孤注一掷的魄力和强大的善念,当宿命难逃、悲剧注定,面具团和东方淮竹等人燃尽生命奋力一搏,壮烈而又热血的底色撑起了《淮水竹亭》侠义的内核。
更重要的是,这种侠义带着鲜明的东方色彩,他们为天下而战、而苍生而死的精神,也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传承至今的精神体系中。与之相辅相成的是,《淮水竹亭》的东方美学底蕴,也为剧中的精神内核,勾画出独特的氛围,再加上中式法器、传统文化意象、东方奇幻等元素交织,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侠义精神进一步被放大。
然而,侠义对应的常常是牺牲,是付出沉重的代价。也是因此,《淮水竹亭》的BE即便已经注定,却仍然抓人,因为这种BE有现实的落点,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更显东方美学下善念的力量与侠义豪情,让人意难平。
而今,故事还在继续,御妖国副本行至尾声,《淮水竹亭》的悲情底色有增无减,每天都在被“刀”,但这群鲜活得好似真实存在的人,却总能让人欲罢不能。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