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周勃挖了一口井,至唐朝时堕井溺死3700人,井枯后才发现原因
“维晋新公二年七月七日午时,于首阳山前白龙潭铸成此镜,千年后世。”于背上环书,一字管天文一宿,依方列之。则左有日而右有月,龟龙虎雀并依方安焉。于鼻中题曰:“夷则之镜。”
在唐朝天宝年间,洛阳城内一座幽静的庭院中,一位名叫陈仲躬的书生正沉浸在诗书之中,为科举考试做着最后的冲刺。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院中那口深不见底的古井,竟会让他命悬一线。
一个寻常的夜里,陈仲躬放下手中的书卷,拿起油灯走到院中欣赏夜空,忽然一阵诡异的水声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走近井边,俯身一看,顿时呆若木鸡——井中竟浮现出一位美艳绝伦的女子面容!
一、邻居少女离奇坠井
金陵才子陈仲躬初到洛阳时,心中满怀壮志。他出身富贵,本可衣食无忧,却偏要远离家乡,只身来到这座古都求学。陈仲躬深知,只有在这人杰地灵之地,才能磨砺自己的才学,为日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陈仲躬相中了清化坊内的一座庭院。这里虽不似皇城附近那般繁华热闹,却胜在清幽雅致,最适合潜心读书。院中那口古井,在阳光下泛着幽幽的光芒,仿佛诉说着无尽的沧桑。
搬入新居后,陈仲躬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每天清晨,他都会站在院中深吸一口气,感受洛阳特有的晨曦,随后他便会坐到书桌前,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
偶尔他也会走到井边小憩,看着井水中倒映的天空发呆,有意思的是,邻居家的小姑娘经常来这里打水,他也不拒绝,每次和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聊聊天。
然而有一次见到姑娘来打水,却许久没见其回去,陈仲躬也并未多想,以为姑娘是趁自己不注意回去了。
但不多时,陈仲躬正在院中背诵《诗经》,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群人拥挤到院子中,细细一瞧,发现是隔壁家女孩的家眷,众人询问女孩去向,陈仲躬大吃一惊,但也不知道姑娘踪迹。
陈仲躬呆立良久,心中泛起不安,最终喊来邻居,准备朝井里打捞。
水井黝黑诡异,众人都不敢下去,只好一点一点用绳子摸索,直到第二天,众人终于套中东西,拽上来一看,果然是女孩的遗体。
众人大哭离去,走之前劝陈仲躬多多注意,陈仲躬虽然一开始不当回事,但这件事给陈仲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每当他路过井边,总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仔细打量这口神秘的古井。
他注意到井水似乎比以前更加幽深了,散发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
夜深人静时,陈仲躬偶尔会听到井中传来奇怪的声响,像是某种生物在水中游动。他告诉自己,这或许只是风吹水面的声音,可心中的疑惑却越来越浓。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仲躬下定决心要一探究竟。他悄悄来到井边,手里提着一盏油灯。当他将灯光照向井中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僵在原地——一张美艳绝伦的女子面容正在水中若隐若现!
那女子肌肤如雪,眼波流转,红唇微启,似乎在无声地呼唤着陈仲躬。一股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突然涌上心头,陈仲躬感觉自己的意识开始模糊,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倾斜。
这一夜过后,陈仲躬再也不敢轻易靠近那口井。他找来几块厚实的木板,将井口严严实实地封了起来,但这一举动并未阻隔住什么。
二、夜间惊魂
自从那个惊魂的夜晚之后,陈仲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整日埋首书卷的书生,而是变得神经兮兮,总是疑神疑鬼。每当夜幕降临,他就会竖起耳朵,仔细聆听院中的每一个细微声响。
然而,最令陈仲躬感到不安的是,院中的井水在封口后不久竟然突然干涸了。这种反常现象更加坚定了他对井中有异的猜测。
就在陈仲躬为这一系列怪事感到困惑不已时,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陈仲躬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翻阅一本古籍。突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抬头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站在他面前的,赫然是那天晚上他在井中看到的女子!
听到这番惊人之语,陈仲躬瞪大了眼睛,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敬元颖见状,继续娓娓道来。
原来,这口井并非普通的水井,据说是西汉名将周勃所挖。
井中盘踞着一条毒龙,与天庭太一神暗中勾结,逃脱了审判。千百年来,这条恶龙借助井水的力量,吸引三千七百多名无辜之人坠井,以饮其血。敬元颖不幸跌入井中,被毒龙捕获,成为它的奴仆。
陈仲躬听得心惊肉跳,不禁想起那个投井的少女,顿时感到一阵心痛。
陈仲躬虽然对这番离奇的故事半信半疑,但看着敬元颖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不忍,便答应了下来。他立即找来几个心腹仆从和当地有名的工匠,准备下井一探究竟。
陈仲躬将铜镜取出,仔细端详。就在这时,敬元颖再次出现,向他道谢。
陈仲躬听从了敬元颖的建议,很快搬离了这座庭院。三日后,他得知原先居住的宅院突然坍塌,院中的井口也塌陷成了一片废墟。这一消息让陈仲躬后怕不已,也更加确信了敬元颖所言非虚。
这个小说故事就是1974年林青霞主演电影《古镜幽魂》的蓝本。
那么为什么古代关于井的奇异故事如此之多呢?就比较出名的都有三四个之多。
三、《南村辍耕录》的水井怪事
陈仲躬的奇遇虽然离奇,却并非古代文献中唯一记载的井中怪事。在元代文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中,就记载了一桩发生在湖南平江的诡异案件。
这起事件的主角是当地一户姓叶的人家。叶家门前的檐下有一口早已干涸的枯井,平日里被邻居们当作垃圾场,随意丢弃杂物。谁也没想到,这口看似平常的枯井,竟会成为一连串怪事的源头。
事情的起因是叶家的一只猫不慎掉入井中。叶父心急如焚,恰巧邻居家正在挖新井,便出钱雇了一名工匠下井寻找。然而,这名工匠一进入井中就再也没有了声息,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
叶父见状大惊,顾不得多想,自己也跟着下了井。可是,和那名工匠一样,叶父也一去不返。这下,叶家的小儿子可急坏了。
他一边哭喊着父亲,一边在邻居们的帮助下,用绳子绑住腰,准备亲自下井查看。
邻居们闻言大惊,连忙合力将小叶拉了上来。当小叶终于被救出井口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小叶的脸色惨白如纸,身体僵硬得像块木头,嘴唇不停地颤抖着,眼中满是惊恐。
这一连串的怪事很快在平江城内传开,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说井底有毒气,有人说是妖魔作祟。
无论真相如何,这口枯井已经成了人们心中的噩梦,最终官府不得不出面,将这口成问题的枯井彻底填埋,这才平息了众人的恐慌。
其实用现代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井下面氧气不够,人下去无法呼吸,窒息而亡,可惜当时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氧气,传出了非常多的奇异故事。
四、古代类似奇异故事数不胜数
那为什么古代的井总是会成为终结生命的地方,导致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关于井的诡异传说比比皆是。
明代学者陶珽在《双槐岁钞》中记载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香山县的一位教谕张辉,某日看到井中爬出一个身穿红衣的人。
这一幕把张辉吓得魂不附体,从那以后,他就整日惶惶不可终日,最后竟选择跳井自尽。当地人都说,那红衣人是井中的恶灵,专门来勾走张辉的魂魄。
不仅如此,井中还常常成为凶杀案的藏尸之所。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桩由张杲卿破获的井中谋杀案。案发时,人们在一口井中发现了一具男尸。
张杲卿通过仔细观察尸体的状态,推断出这名男子是被人杀害后抛入井中的。经过缜密调查,最终揭露了一场妇人与奸夫合谋杀害亲夫的阴谋。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井与龙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人们常常认为,井中藏有龙,这种说法在盐井或矿井等深井中尤为普遍。
《录异记》和《北梦琐言》等古籍中,多次提到井中有龙或大鱼的传说。有时,人们还能看到井中冒出云气,这被视为天象变化的预兆。
然而,井的阴暗面在近代历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清末庚子国变期间,北京城内的许多井成为了无辜百姓的葬身之地。
这口井位于北京内城崇文门内大街上,原本是一口普通的水井。然而在那个血腥的夏天,它却见证了无数生命的逝去。
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是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的家族悲剧,八国联军入城时,王懿荣和自己儿媳妇带着一双幼子,与其他家人一起跳入家中的水井。
这场劫难不仅夺去了无数无辜的生命,也为北京城的许多古井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然而,井中的故事并非总是如此阴暗。在民间传说中,井还常常被视为连接人间和仙境的通道。《搜神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位名叫刘晨的年轻人,有一天在井边不慎跌入井中。
当他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竟来到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在那里,他遇到了仙女,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当他再次回到人间时,才发现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其实,看了这些故事,我们就能明白,古人之所以对井有着如此深的恐惧。
一是因为井的构造不容易求救,一旦落入其中,井壁光滑,要不了多久就会溺水而亡。
二是古代的井很常见,古人除了自缢就只能投井,其实如果科学计算的话,可能自缢的人数比投井要多的多。
再加上井水还要吃饭,日常使用,所以会延伸出来如此多的,关于井的民间故事。
而这些关于井的传说,也折射出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好奇,井作为一个神秘幽暗的空间,在古人眼里,既可能带来危险和死亡,也可能通向美好和奇迹。
它成为了连接现实与虚幻、人间与仙境的纽带,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总结:
它既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源,又是连接现实与超自然世界的通道。这些关于井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恐惧,也展现了井在中国文化中的多层次含义。
如今,我们要相信科学,客观看待这些神秘的民间故事,无论其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还是古代作者笔下的奇异小说,井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中国的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