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史恩华,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

迎梅看养护 2025-11-16 16:46:04

1939年,国军营长史恩华,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以死报国!” 那一年的湘北,秋风混着火药味。天刚蒙蒙亮,新墙河边的笔架山阵地传来隆隆炮声,尘土与硝烟裹挟着血的味道。史恩华,年仅二十九岁,刚与妻子新婚三日便告别家乡,率领第52军195师1131团第三营,死守这座小山。 9月20日,日军第11军发动全面进攻。笔架山是进入长沙的要道,史恩华奉命死守。他深知,这一战若失,湘北门户洞开。 面对敌军十倍的兵力,他在阵前立誓:“人在阵地在,绝不后退一步!” 炮弹落下的声音震碎了耳膜。日军先后出动二十多架飞机、三十门重炮,对山头连续轰炸。阵地被炸成焦土,防线被反复突破。士兵们在弹坑里重新架枪,血与泥混在一起,几乎认不出谁是活人。 22日黄昏,师长覃异之在电话里焦急劝他突围:“恩华,你已坚守三天,任务完成,快带人撤!”电话那头沉默良久,只听见他低沉的声音传来:“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 那一夜,史恩华背着血迹未干的绑带,摸黑巡视阵地。剩下的战士不足五十人,每个人都弹尽粮绝,却依旧端枪守在火光中。 23日拂晓,日军发起总攻。史恩华下令所有人唱起《义勇军进行曲》,嘶哑的歌声与爆炸声混在一起,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那一刻,他的目光如钢铁般冷静,似乎早已看透生死。 下午三点,师部最后一次来电,命令突围。史恩华接过话筒,声音平稳:“师座,我突围不了。请告诉祖国,我史恩华守住了阵地。”停顿片刻,他又补上一句:“来生再见。” 随着一阵巨响,山头再无无线电信号。黄昏时分,笔架山只剩断壁残垣和沉默的山风。 战后,当地百姓在废墟下挖出数百具遗体,他们都面向敌方倒下,手中仍紧握着步枪。这一战,日军被迫停止进攻,为长沙防线赢得了宝贵时间。 多年后,史恩华的名字被重新写进史册。2012年,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史恩华和他的五百名战士,用生命换来了山河的安宁。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