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称,德国总理默茨于柏林商业会议上宣称:“6G组件既不用中国的,美国的

鉴清评趣 2025-11-15 11:08:19

路透社报道称,德国总理默茨于柏林商业会议上宣称:“6G 组件既不用中国的,美国的也不用!欧洲要彰显捍卫‘欧洲数字主权’的决心!”他还着重强调,要在 2029 年底前将华为、中兴的设备从德国电信系统中全面清除。 2024年7月,德国联邦内政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德国电信、沃达丰和Telefonica Deutschland——达成一项分阶段协议:2026年前清除5G核心网络中的中国技术,2029年底前全面替换所有来自中国厂商的通信塔、传输线路及天线设备。 这一决策被视为欧洲“数字主权”战略的关键落子,但现实推进却远不如预期顺利。截至2025年11月,德国运营商网络中仍有近六成设备来自中国,华为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德国电信曾公开表示,若强行移除华为设备,可能导致局部断网风险,且替换成本将超过20亿欧元。 默茨的最新表态,实则是将技术脱钩的战线从5G直接延伸至6G。他宣称,6G网络建设将彻底排除中美技术,转而依赖本土及欧盟供应商。 这一决策背后,是多重压力的交织:欧盟层面,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正推动将2020年关于“高风险供应商”的非强制性建议升级为法律约束条款,要求成员国统一执行安全标准,否则将面临财政处罚;地缘政治层面,美国对欧洲数字主权的侵蚀愈发明显。 2025年初,微软因美国政府施压封锁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账户,暴露出欧洲对美国科技巨头的依赖风险;经济层面,德国虽连续两年经济负增长,但仍咬牙设立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基金,试图通过公共资金补贴运营商更换设备。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三重鸿沟。首先是资金缺口,仅替换现有5G华为设备的成本已让德国财政承压,若6G再搞“全本土化”,补贴规模恐引发国内对公共资金效率的质疑。 其次是产业基础薄弱,德国运营商长期依赖中国设备的技术成熟度与供应链稳定性,短期内难以找到完全替代方案。 例如,华为在氮化镓功率放大器等5G核心技术上领先全球,其设备在德国5G无线接入网中的占比高达59%,强行切割可能导致技术倒退。 最后是对华贸易的牵制,中国作为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5年前8个月双边贸易额达1634亿欧元,德国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深度依赖中国市场。默茨虽强调“做不到完全脱钩”,但经济部门已警告,若北京采取反制措施,德国制造业将遭受重创。 这场“数字主权”保卫战,本质上是欧洲对技术领导权旁落的焦虑投射。从历史维度看,近代科技革命从未在封闭体系中诞生:量子力学凝聚了欧美亚科学家智慧,互联网源于全球科研网络协作,当前AI浪潮的底层算法亦是多国研究者共同推动。 欧洲若试图将科学与技术纳入“堡垒”,无异于切断创新源头。更讽刺的是,德国推动技术脱钩的同时,其运营商仍在偷偷游说保留华为选项——技术选择的理性与政治表态的感性,在此形成鲜明撕裂。 值得关注的是,默茨的“双重脱钩”并非单纯反华,而是将美国科技巨头也列入“去依附”名单。他计划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召开“数字主权峰会”,商讨建立欧洲自主技术生态。 这一策略折射出欧洲的深层矛盾:既想通过技术独立提升国际话语权,又无法摆脱对中美市场的依赖;既渴望成为规则制定者,又缺乏突破性创新的能力。正如德国全球和区域研究中心报告所言,欧洲的“数字主权”若缺乏实质性技术突破,终将沦为政治口号。 这场博弈的结局尚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的是,技术脱钩的代价将由欧洲自身承担。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分析指出,全面禁止中国设备将使欧洲5G建设成本增加550亿欧元,技术部署延迟18个月,导致其与美国的5G普及率差距扩大15个百分点。 当德国总理在柏林高呼“数字主权”时,其运营商或许正在为断网风险与成本飙升暗自焦虑——技术自主的旗帜下,隐藏着欧洲科技竞争力下滑的隐痛。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