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对美国很残忍的事!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9架F-22或许才能击落一架没有无人僚机配合的歼-20S,因为歼-20S只有8枚导弹!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9架歼-20S对付一架F-22,而且还带着二三十架无人僚机,这就是目前中美工业能力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 F-22 “猛禽” 是全球隐身战机的标杆,冷战末期立项、21 世纪初列装,凭借小于 0.01 平方米的雷达反射面积和超强机动能力,一度让美国宣称 “领先全球 30 年”。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款被美军捧在手心的王牌战机,会陷入 “打不过、造不出、追不上” 的三重窘境。 有人做过一个极端假设,如果让 9 架 F-22 围攻一架没有无人僚机配合的歼 - 20S,或许还有机会凭借数量优势取胜,毕竟歼 - 20S 标配 8 枚空空导弹,理论上最多能击落 8 架敌机。但这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想,真实战场的剧本早就被彻底改写。 歼 - 20S 作为全球首款双座隐身战机,从设计之初就没打算和 F-22 玩单机对决。它的串列双座布局藏着颠覆性的作战逻辑,前座飞行员负责驾驶和空战,后座飞行员不用分心操控战机,专门盯着屏幕指挥无人僚机、开展电子压制,相当于带着一个移动的空中指挥中心上战场。 这种设计让歼 - 20S 跳出了 “战机对战机” 的传统框架,变成了 “有人机 + 无人机蜂群” 的作战体系核心。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歼 - 20S 的硬实力丝毫不输 F-22,它继承了歼 - 20 家族的隐身基因,雷达反射面积同样小于 0.01 平方米,搭配国产涡扇 - 15 发动机,超音速巡航速度能达到 1.8 马赫以上,机动性甚至超越了美国的 F-35。8 枚导弹的配置也不是短板,因为实战中它根本不用单打独斗,每架歼 - 20S 身后,都能跟着二三十架忠诚僚机。 这些无人僚机可不是简单的 “炮灰”,它们能携带导弹执行侦察、诱敌、攻击任务,还能替歼 - 20S 挡导弹。当一群搭载着先进传感器的无人机蜂拥而上时,F-22 的雷达屏幕会被密密麻麻的目标占满,根本分不清哪架是有人机、哪架是无人机,想锁定歼 - 20S 都难,更别说发起攻击。 可这还不是最残忍的部分,真正让美国绝望的是背后的工业能力差距。F-22 早在 2011 年就已经停产,整个生产线都已拆除,总共只生产了 187 架,这些年虽然不断升级,但机身设计和核心架构的局限的无法突破。美军想多造一架都难,只能靠着现有战机修修补补,每架的维护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 反观中国,歼 - 20S 不仅早已批量列装,生产线还在不断扩容。随着国产航空工业产业链的成熟,从发动机到隐身材料,从航电系统到无人机配套,所有核心部件都能实现自主生产,不用看任何人脸色。 有消息称,歼 - 20 系列的年产量已经突破百架级别,而 F-22 的总数还不到 200 架,而且每年都有老旧战机面临退役。 曾经美军信奉 “质量压倒数量”,可现在中国用 “质量 + 数量” 的双重优势,彻底打破了这个神话。美国想造新的隐身战机,重启生产线至少需要十几年时间和上千亿美元投入,而且就算造出来,也未必能超越歼 - 20S 的技术水平。 可尴尬的是,美国的军工产业链早就出现了断层,很多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想快速提升产能都无从下手。 有人可能会说,F-22 的单机空战能力依然很强。可现代战争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当 9 架歼 - 20S 带着上百架无人僚机组成作战集群,对付一架孤零零的 F-22 时,这场对决从一开始就没有悬念。 F-22 就算再能打,也架不住铺天盖地的无人机侦察和攻击,导弹打光了就只能被动挨揍,连逃跑都难,无人机的续航能力远超有人机,能一直追着它打。 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中国的歼 - 35A 隐身舰载机已经列装,形成了陆基、舰载双隐身战机体系,而美国的 F-35 系列问题不断,产能和可靠性都饱受诟病。中国的无人僚机技术还在迭代,未来可能实现一架有人机指挥上百架无人机,而美国还在为如何让无人机和有人机高效协同发愁。 对美国来说,最残忍的不是输掉一场对决,而是输掉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曾经靠一两款先进武器就能威慑全球的美国,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既能造出顶尖装备,又能批量生产到让对手绝望的对手。 这种从技术到产能、从单一装备到作战体系的全面落后,才是最让美国难以接受的现实。 美军花了几十年建立起来的空中优势,被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就追平并超越。当 F-22 飞行员看着雷达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歼 - 20S 和无人僚机时,他们感受到的可能不只是压力,还有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 毕竟,再先进的战机,也扛不住对手 “多到用不完” 的优势,这就是工业实力的硬底气,也是美国最不愿面对的残忍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