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这波瓜吃得人后背发凉。 一个中戏高材生,拖着渐冻症的身子,在剧组熬了那么久。月薪三千,写的却是阿宝的股票线、李李的复仇线、汪小姐的黄河路——这些撑起整部剧骨架的东西,到最后就落个“前期搜集资料的”? 说出去谁信?搜集资料能把人物的骨头缝里的劲儿都写透?能让正牌编剧在会上反问“宝延风波”来龙去脉?分明是把人家的心血扒光了,再踩一脚。 更恶心的是那句“一个月几千块,多划算啊”。合着人家用命换的创意,在你们眼里就值这点钱?还是说,觉得拖着病体的人好欺负? 之前吹的“十年磨一剑”“匠心制作”,现在看像个笑话。观众追的是剧里的时代风云,没想到背后藏着这么个被榨干的年轻人。 艺术再金贵,也不能踩着别人的梦想和生命往上爬。几千块买走人家的心血,这不是创作,是抢劫。 《繁花》的滤镜碎了,碎得最响的,是那句轻飘飘的“多划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