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无缘无故得痛风?内分泌科医生坦言:尿酸高患者多半爱干这8件事,早改早预

昌勇下 2025-11-12 17:22:18

人不会无缘无故得痛风?内分泌科医生坦言:尿酸高患者多半爱干这 8 件事,早改早预防 这年头痛风像江湖暗器,专挑中青年下手。前一秒还在酒桌畅谈人生,后一秒脚趾就疼得直跺脚,深夜抱着脚腕辗转反侧的滋味,谁疼谁知道。不少人纳闷,自己没招谁没惹谁,怎么就被痛风缠上了?内分泌科和中医科的大夫们会诊时说得明白,痛风这 “富贵病”,从来不是凭空找上门,多半是日常里 8 件事干多了,把尿酸这 “毒素” 给攒出了祸端。 先说说这痛风的底细。现代医学讲,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惹的祸,当血液里尿酸超过 420 微摩尔每升,就像盐水熬到过饱和,多余的尿酸会变成针状结晶,扎在关节、肾脏里兴风作浪。中医则看得更透彻,这病属于 “痹症” 范畴,多是湿热内蕴、痰瘀互结所致,饮食不节、起居失度都是诱因。2023 年中国痛风蓝皮书数据显示,国内痛风患者已超 1800 万,其中 90% 以上都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这 8 件事更是重灾区。 第一件,顿顿离不开高嘌呤食物。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这些 “硬菜”,嘌呤含量高得吓人。有个 35 岁的程序员,天天夜宵撸串配动物腰子,半年就痛风发作,中医把脉时发现他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正是湿热壅滞的典型表现。嘌呤是尿酸的 “原料”,吃多了就像给尿酸池 “添柴加火”,现代医学也证实,高嘌呤饮食会让血尿酸在一周内升高 30% 以上。 第二件,无酒不欢,尤其偏爱啤酒。酒这东西,在中医眼里是 “湿热之品”,啤酒更是痛风的 “头号帮凶”。啤酒本身含嘌呤,还会阻碍尿酸排泄,有研究显示,每天喝 500 毫升啤酒,痛风风险会增加 150%。去年接诊过一位做生意的老板,应酬时啤酒当水喝,结果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红肿得像个馒头,疼得连路都走不了。 第三件,喝饮料比喝水还勤。各种含糖饮料、奶茶里的果葡糖浆,堪称 “隐形尿酸加速器”。现代医学发现,果葡糖浆会代谢产生尿酸,还会影响肾脏排泄功能。有个 20 出头的大学生,夏天日均喝 3 瓶含糖饮料,体检时尿酸高达 580 微摩尔每升,中医说这是 “痰湿内生”,年轻人仗着身体好瞎造,早晚要出问题。 第四件,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现在人上班坐着、下班躺着,运动量少得可怜。中医讲 “久坐伤脾”,脾失健运就会导致湿浊内停,进而影响尿酸代谢;现代医学也证实,每周运动少于 3 次的人,尿酸升高风险比规律运动者高 40%。有个办公室职员,连续 5 年久坐不动,体重超标 30 斤,最终被痛风找上门。 第五件,熬夜成瘾,作息混乱。凌晨一两点还刷手机、玩游戏的人不在少数,却不知熬夜正在悄悄 “掏空” 身体。中医认为 “人卧则血归于肝”,熬夜会损伤肝肾,而肝肾是尿酸排泄的关键器官;现代研究也表明,长期熬夜会让尿酸排泄减少 20% 以上。曾有位 28 岁的自媒体从业者,长期熬夜赶稿,痛风发作时疼得直哭,检查发现尿酸已突破 600 微摩尔每升。 第六件,口味过重,爱吃咸辣。咸菜、腊肉、麻辣火锅这些重口味食物,吃着过瘾却埋着隐患。中医说 “咸能伤肾”,肾脏功能受损会直接影响尿酸排泄;现代医学也发现,每天盐摄入超过 5 克,会增加尿酸升高的风险。有个大叔顿顿离不开咸菜,痛风反复发作,调整饮食清淡后,尿酸才慢慢降了下来。 第七件,饮水不足,水分不够。很多人等到口渴才喝水,一天饮水量不足 1000 毫升,这会让尿酸浓度升高,就像河流缺水会导致泥沙淤积一样。中医讲 “水为万化之源”,充足水分能促进湿浊排出;现代医学建议,尿酸高的人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 2000 毫升,才能帮助尿酸顺利排泄。 第八件,讳疾忌医,忽视体检。不少人觉得尿酸高没啥症状,就不当回事,直到痛风发作才追悔莫及。有数据显示,约 70% 的高尿酸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但长期高尿酸会损伤肾脏、关节,甚至引发肾结石、肾衰竭。中医强调 “治未病”,早发现、早调整,才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其实痛风这病,说难治也难治,说易防也易防。中医讲究 “三分治,七分养”,现代医学也注重生活方式干预。想要远离痛风,关键就是改掉这 8 个坏习惯:管住嘴,少吃高嘌呤、高糖、重口味食物;迈开腿,坚持规律运动;睡好觉,避免熬夜;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定期体检,及时掌握尿酸情况。 健康就像江湖行路,唯有步步谨慎、养护得当,才能避开痛风这类 “暗箭”。别等到疼得钻心才想起调整,从现在开始改掉不良习惯,尿酸自然会乖乖 “降下来”,身体才能硬朗如初。

0 阅读:42
昌勇下

昌勇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