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军公开的画面中,出现了攻击11,还有歼16重型战斗机悬挂重型激光制导炸弹、歼

且听楚楚说 2025-11-11 18:38:23

在空军公开的画面中,出现了攻击11,还有歼16重型战斗机悬挂重型激光制导炸弹、歼20开舱发射霹雳15空空导弹、红旗20防空导弹发射、运搜旅等新画面。   11月11日,中国空军首次公开了攻击11无人机“玄龙”服役飞行画面,同场亮相的还有多款新锐装备。   攻击11采用无尾飞翼布局,机身长约10米,翼展14米,最大起飞重量10吨级,虽然看起来比传统战斗机小巧不少,但核心在于机腹下方有两个独立的内置弹仓。   每个弹仓能装下4枚250公斤级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比如FT9型,两舱合计,一次能带8枚,总载弹量达到2吨。   如果换装500公斤级激光制导炸弹,比如“雷霆2”,单次也能带4枚,对敌方坚固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11的弹仓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快速切换侦察吊舱、电子战模块或巡飞弹蜂群发射器,具备察打一体和电磁压制的能力。   这种设计思路,大大提升了无人机的灵活性和作战适应性,飞翼布局带来的高隐身性能(RCS≤0.001平方米),让它可以突破像S400、“爱国者3”这样的顶级防空系统拦截。   实际部署场景也很有想象空间,比如在高原机场部署,攻击11作战半径可达1500公里,足以覆盖印度北部S400阵地和“阵风”基地。   这种体系协同,极大增强了中国空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集群打击能力。   舰载版攻击21是攻击11的“海上变形版”,针对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部署需求做了全方位优化。   比如折叠机翼设计,翼展可从14米缩至8米,强化起落架和着舰钩,适配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以及076型两栖攻击舰的电弹系统。   攻击21能携带2枚鹰击18亚超结合反舰导弹(射程600公里)或4枚鹰击9近程反舰导弹。   舰载起降技术上,它配备了光传飞控系统和直接力控制技术,通过高频率舵面调整消除飞翼布局的气动不稳定性,实现厘米级精准着舰。   这一点甚至比美国X47B做得更好,解决了舰载无人机起降的世界难题。   在战术运用上,攻击21和歼35舰载机构成了“隐身打击双璧”,攻击21可前出至敌方航母编队防空圈外发射鹰击18,歼35则待机于安全区域并通过数据链协同,引导攻击。   这种“分布式杀伤”模式极大拓展了中国海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纵深。   歼16挂载的疑似“云剑10001”激光制导炸弹,单枚重达1000公斤,可穿透6米钢筋混凝土或40米岩石层,专打地下指挥所和弹药库。   实战中,攻击11先期压制敌防空,歼16再实施饱和轰炸,形成点面结合的毁伤效果。   歼20作为空战核心节点,开舱发射霹雳15,展示了其“空中大脑”功能。霹雳15最大射程超200公里,能对敌方预警机、加油机实施防区外打击。   协同作战时,歼20隐身突防,为攻击11指示目标并压制敌方战斗机,确保无人机顺利突击。   红旗20作为新一代中程防空导弹系统,采用垂发+米波/主动雷达导引头,射程覆盖40160公里,射高25公里,可拦截隐身战机、巡航导弹与短程弹道导弹。   它的部署补齐了红旗16的射程短板,与红旗9C、红旗11组成多层次防空体系,为攻击11作战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空域屏障。   攻击11/21的服役和实战化训练,意味着中国无人作战能力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   以攻击11为例,隐身性能和集群作战能力让传统防空体系面临“发现难、拦截难、摧毁难”的困境。   比如在南海常态化侦察时,能实时跟踪美军航母战斗群,配合火箭军的反舰弹道导弹形成空海一体威慑。   攻击21在076型两栖攻击舰上的部署,则让中国海军具备了“无人机航母”雏形,为分布式作战提供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攻击11的“无人化隐身化”,打破了有人战机主导空中战场的传统格局。   其单价仅为歼20的1/5(约3000万美元/架),大规模批量列装后,可以作为消耗品在高强度冲突中反复出动,保存有人战机实力,形成“以量换质”的全新作战模式。 随着20系列装备的不断成熟和实战化推进,中国空天防御体系也正从“国土防空”向“全域攻防”转型。攻击11/21带来的,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作战理念的深刻变革。   它们的批量服役,将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提供坚实保障,未来,智能化无人体系作战将主导战场格局,这一点,无论是技术追赶还是战略布局,中国都已走在了时代前列。   综合来看,攻击11、攻击21的出现,是中国空军、海军体系化升级和技术自信的生动体现。无论是弹仓设计还是作战协同,都是现代战争“降维打击”的鲜明注脚。 随着智能化、无人化趋势加速,中国空军、海军的作战方式和战略布局也将迎来全新升级。 参考信源: “玄龙08”亮相,人民空军公开“新家伙” 2025-11-11红星新闻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