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生病住院期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来医院看望病人的,几乎都是人手一袋香蕉,她就很好奇,水果有那么多,为何大家都偏爱香蕉?她尝试询问隔壁床阿姨,结果阿姨竟然说: “看病人不买香蕉买什么,病人都喜欢吃香蕉。” 住院部清晨七点的走廊,已经飘着水果香。 王女士(化名)靠在病床上,看着亲友们拎来的透明塑料袋,嘴角有点发苦,几乎每袋里都躺着黄澄澄的香蕉,床头柜上早就堆成了小山。 “今天早饭又得吃香蕉了。” 她苦笑着跟临床的黄阿姨吐槽。 黄阿姨(化名)正剥开一根香蕉,咬了一大口,软和,不费牙,还管饱,探病送这个准没错。 这话王女士刚开始也认同。 她刚做完腹腔镜手术那两天,只能喝流食,嘴里淡得发慌。 第三天医生查房时说可以吃半流质,特意提了句 “香蕉就不错”,她记得自己小心翼翼剥开皮,绵密香甜的果肉在嘴里化开,那种满足感,是手术后第一口 “像样的食物” 带来的。 可再好的东西,架不住天天吃、顿顿吃。 现在她一看见香蕉的黄色,胃里就忍不住反酸。 临床家属李先生的话,或许说出了很多探病者的心声。 “上周我父亲心脏搭桥,我跑了三家超市都不知道买啥。” 他挠挠头,“苹果要削皮,橙子太酸,葡萄要吐籽,病人吃着麻烦,最后还是选了香蕉,至少不会出错。” 其实送香蕉确实有医学道理。 营养科医生说,术后病人消化功能弱,需要柔软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进食少、输液多,容易缺钾。 香蕉每百克含钾约 256 毫克,在常见水果里排得上号,还富含果胶,对肠胃刺激小,确实是探病的稳妥选择。 但稳妥不代表只能选它啊。 王女士的管床护士见过太多类似情况,“经常看到病人床底下堆着发黑的香蕉,吃不完只能扔,太可惜了。” 她还分享,除了香蕉,猕猴桃、木瓜也很适合术后病人,富含维生素还易消化,就是大家都形成了思维定式。 病房里的 “香蕉社交” 也很常见。 有网友说,自己父亲住院时,病友家属互相分香蕉,你送我一把,我还你一串,慢慢就聊熟了,香蕉成了陌生人之间拉近距离的媒介。 可王女士更期待一点 “新意”。 她观察过,那些收到不一样水果的病人,脸上都会亮一下,一盒新鲜蓝莓,几颗剥好的山竹,甚至只是一个削好切块的苹果。 出院前一天,隔壁床新来的阿姨收到一篮果篮,看得她眼睛都直了。 里面有去皮分装的柚子,温热的蒸苹果,还有打成泥的牛油果。 送果篮的年轻人说,“我问过医生了,这些阿姨都能吃,特意准备的。” 王女士突然明白,探病送礼的核心不是 “不出错”,而是 “用心”。 随大流送香蕉,确实不会出错,但少了点对病人需求的考量。 每个人的病情、口味都不一样,多花点心思问问医生,或者了解下病人的喜好,比跟风送香蕉更暖心。 夕阳透过病房窗户,照在床头的香蕉堆上。 王女士默默许愿,等自己出院了,再去探病,一定要送点不一样的,既有营养,又能让病人感受到真正的关心。 你探病时会送香蕉吗? 觉得还有哪些水果适合术后病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