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叶剑英知道后

熹然说历史 2025-11-11 00:13:42

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怎么退下来,也不和我打声招呼?叶剑英认为,熊向晖能力强,还比较年轻,不应该完全退下来,应该再发挥余热。他想让熊向晖到荣毅仁领导的中信集团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 一位曾经在胡宗南身边潜伏十二年的传奇特工,63岁时悄悄递交了退休申请。没想到这件事惊动了叶剑英元帅,老帅生气地质问:这么重要的事,怎么不和我商量?一场关于人才使用的较量就此展开。 1982年春天,熊向晖向中央统战部递交了退休申请。这个决定看起来很自然,毕竟他已经63岁了,在副部长的岗位上工作多年,觉得该为年轻人让路。但这份申请很快传到了中央高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叶剑英元帅看到申请后,明显不高兴。在他看来,熊向晖经验丰富,懂外事、懂保密,也懂历史,63岁还算年轻,不应该完全退下来。老帅对组织部负责人表态:“熊向晖经历特殊,他还得继续干。”不只是叶剑英,聂荣臻元帅也认为熊向晖还可以继续为党工作。 这个熊向晖到底什么来头,能让两位元帅如此重视?说起来,他的经历确实不一般。1919年出生于山东掖县的一个官宦家庭,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12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按照组织安排,他潜入胡宗南部队,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地下工作生涯。 在胡宗南身边的那些年,熊向晖如履薄冰。1947年3月11日凌晨,胡宗南的司令部灯火通明,作战计划、兵力部署、通信密码被摆在案头,熊向晖装作若无其事地翻阅,几小时后就把攻击延安的时间表悄悄送到了延安。像这样的情报传递,他进行了无数次。毛泽东后来评价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这话一点不夸张。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转入外交战线。他先后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1972年还当了中国驻墨西哥第一任大使。1973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1978年后兼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可以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干得很出色。 正当熊向晖准备安享退休生活时,1982年10月的一天,他接到了荣毅仁的电话。电话里,荣毅仁直接告诉他,中央已经决定让他到中信公司担任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熊向晖有些意外,毕竟企业管理对他来说是个全新领域。 当时的中信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中信集团1979年由荣毅仁先生组建,充分发挥了经济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的重要作用。但企业发展太快,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最突出的就是人员编制问题,从最初的60人发展到206人,严重超编。更重要的是,党的领导如何在这样一个新型企业中发挥作用,也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熊向晖到任后,首先解决的就是编制问题。他深入调研,与中央积极沟通,国务院很快批准了400个编制,解决了困扰中信的人事难题。接下来,他开始着手建立健全党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有意思的是,熊向晖当初只答应干半年。1983年6月9日,在中信任职才一年的熊向晖,向中央打报告,称自己年事已高,想在有生之年写写回忆材料,想辞去在中信的职务。 这回荣毅仁不干了。荣毅仁6月13日写了封信给国务院,信中强调熊向晖对企业帮助很大,恳请中央不要批准他的辞职申请。荣毅仁的理由很简单:中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离不开熊向晖的指导。 中央考虑后,同意了荣毅仁的请求。熊向晖只好继续留在中信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7年,直到1989年才正式辞去一切职务。 在中信的这7年,熊向晖和荣毅仁配合得很好。荣毅仁负责对外的商业交流合作,熊向晖负责对内的沟通协调,两人各自发挥特长,中信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更重要的是,熊向晖帮助建立的党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为这家改革开放窗口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9月9日,熊向晖走完了他86年的传奇人生。回顾他的一生,从青年时代的地下潜伏,到建国后的外交工作,再到晚年在中信的企业管理实践,每个阶段都展现出了他的能力和担当。叶剑英当年的坚持是对的,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应该过早退下来。 从潜伏十二年的红色特工,到改革开放窗口企业的党组书记,熊向晖的人生轨迹让人感慨。叶帅的慧眼识人,荣毅仁的诚挚挽留,都说明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宝贵的。您觉得老一辈革命家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做法,对今天有什么启发?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