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本来以为自己能扛过这个冬天了。储备了132亿方天然气,官员都出来开香槟了,觉得心里有底了,最难的日子,咬咬牙总能过去。结果呢?人家不跟你玩阵地战了,直接冲着你的命门来。 先得说说这 132 亿立方米天然气对乌克兰有多重要。乌克兰冬天的天然气消耗主要靠两部分:一是居民取暖和生活用气,二是工业生产和发电用气。 2024 年冬天,乌克兰预计居民用气需求约 60 亿立方米,工业和发电用气约 70 亿立方米,132 亿立方米的储备刚好能覆盖这些需求,还能留 10 亿立方米应急。 为了存够这些气,乌克兰从今年 4 月就开始行动,不仅花了 23 亿美元从欧盟和阿塞拜疆进口,还修复了去年被破坏的 3 座地下储气库,把储气能力提升到了 190 亿立方米。 9 月底储备量达标时,基辅街头甚至出现了 “温暖过冬” 的宣传海报,不少民众也觉得终于不用再像前两年那样,靠烧木柴取暖了。 可对方的攻击方向,偏偏避开了乌克兰花大力气保护的储气库,转而瞄准了更关键的天然气运输和转换设施。 11 月初,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天然气转运站突然遭到袭击,这个转运站是乌克兰从欧盟进口天然气的主要通道,每天能输送 4000 万立方米天然气,占进口量的 60%。 袭击导致转运站的 3 条输气管道断裂,虽然乌克兰紧急启动备用管道,但每天的输气量还是减少了 2500 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少了 3 天的居民用气储备。 更麻烦的是,修复输气管道需要至少 20 天,而这期间乌克兰只能靠储气库的存量供气,原本够用到明年 3 月的储备,一下子就得压缩使用时间。 还没等乌克兰缓过劲来,中部的第聂伯河天然气转换站又出了事。这个转换站负责把进口的高压天然气降压后,输送到居民小区和工厂,相当于乌克兰天然气供应的 “心脏”。 11 月中旬的一次袭击中,转换站的核心降压设备被损毁,导致基辅、哈尔科夫等 5 个大城市的天然气压力骤降,居民家里的壁挂炉没法正常工作,部分区域甚至直接停气。 乌克兰紧急调配移动降压设备应急,但这些设备每天只能处理 2000 万立方米天然气,远不够城市需求,基辅市政府不得不发布通知,要求居民 “减少非必要取暖,室内温度控制在 18℃以下”,这让刚看到希望的民众又陷入了恐慌。 对方的这波操作,精准掐住了乌克兰能源供应的 “命门”—— 不是打储备的 “粮仓”,而是断输送的 “血管”。乌克兰的天然气储备虽然充足,但得靠转运站和转换站才能送到用户手里,这些设施一旦受损,储备再多也没法用。 更让乌克兰头疼的是,这些设施分布广、防护难度大,全国有 12 座主要转运站和 8 座转换站,大多建在野外,很难做到 24 小时全方位保护。之前乌克兰把主要精力放在保护储气库和前线能源设施上,没料到对方会把目标转向后方的运输网络,等反应过来时,已经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欧盟虽然承诺帮乌克兰修复设施,但援助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要 12 月初才能到位,这期间乌克兰只能靠自己硬扛。为了节省用气,乌克兰已经暂停了部分非 essential 工业生产,把工业用气优先转给居民;还从波兰和罗马尼亚借了 100 台移动取暖设备,送到断气严重的社区。 能源部长在最新的发布会上,再也没了之前的底气,只说 “会尽最大努力保障居民基本取暖需求”,之前的 “香槟庆祝” 也成了尴尬的过往。 现在乌克兰才明白,冬天的考验不止是储备够不够,更在于能源供应体系能不能扛住攻击。对方不跟你拼谁的储备多,而是直接破坏你的输送能力,这种 “釜底抽薪” 的打法,比阵地战更难应对。 接下来的一个月,将是乌克兰过冬的关键期,如果转运站和转换站不能及时修复,就算有 132 亿立方米天然气,也可能面临大范围断气的风险。这场冬天的 “能源战”,显然比乌克兰最初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信息来源:乌克兰能源部官网:2025 年冬季天然气储备及供应计划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