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脸至极!知名媒体《经济学人》发文称,中国改善空气质量加剧了全球变暖。 咱们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1-10 14:43:00

不要脸至极!知名媒体《经济学人》发文称,中国改善空气质量加剧了全球变暖。 咱们空气污染严重时,他们说我们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如今,我们改善了空气质量,他们又说加剧全球变暖。他们倒是有个准信,怎么样才不会让全球变暖。如截图二所示,美西方不要脸随便一总结,便会发现他们有多精分,甚至让大家觉得想一探究竟:他们是如何做如此精分而统一的?   那些年的西方报道里,中国的钢铁厂、发电厂都被描成了“排碳大怪兽”,连老百姓冬天用煤取暖的炉子,都被他们说成“气候杀手”。西方的政客更过分,开各种国际会议时总拿中国的空气污染说事儿,逼着中国扛更重的减排担子,动不动就放话要搞贸易制裁。   中国从来没回避过自己的环境问题。政府从国家层面拉响了最严的治污警报,各级环保部门都组了专门的执法队,对排污超标的企业一点都不手软。工厂也砸了不少钱搞技术升级,把落后的生产线拆了,装上了能除硫除硝的高效设备。   能源方面也在转方向,风电、太阳能这些干净能源的装机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老百姓也跟着出力,绿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用品这些低碳理念,慢慢成了大家的习惯。   这么多年铁腕治污,效果是真真切切的。中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摆在那儿,跟2013年比,全国所有地级市以上的城市,PM2.5浓度降了四成多,空气好的天数占了九成以上,以前那种整个城市被雾霾裹住的日子,大部分地方都见不到了。   像北京、河北这些以前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变化更明显,冬天严重污染的天数,从以前一个月十几天,降到现在一个月没几天。   就在全世界都为中国的治污成绩叫好的时候,《经济学人》突然掉转枪口,扯出了“治污加重变暖”的新说法。这种前后打脸的论调,把西方媒体在涉华话题上的双重标准扒得干干净净。   他们从来就没有过统一的评判标准,反正不管中国做什么,他们都能找到挑刺的理由。   《经济学人》的文章还想拿“科学依据”撑场面。他们说大气里的硫化物气溶胶能反射太阳的热量,中国把这种污染物清掉了,地表接收的热量就多了,全球变暖自然就加剧了。这套说辞听着像那么回事,其实全是科学漏洞。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胡彬主任,直接把这套歪理戳破了。胡彬说,硫化物气溶胶的反射作用,说白了就是暂时把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的升温效果盖住了,根本没法改变全球变暖的大方向。   更关键的是,硫化物是造成酸雨的元凶,会毁了生态环境,还危害人的健康,中国治硫化物本来就是必须做的急事。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魏科博士,之前也怼过类似的说法。魏科说,全球变暖的真正根源是温室气体越积越多,这是科学界公认的事实。   中国治污染的时候,不光减少了硫化物这些脏东西,连二氧化碳都跟着少排了不少,这才是应对全球变暖的正路。西方媒体故意把治污染和减碳拆开来谈,心思根本不正。   《经济学人》这篇文章本身就自相矛盾。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治污染让老百姓身体更健康了,生病的人都少了;另一方面又硬把治污染和全球变暖绑在一起,想造一种“要环保就不能控气候,要控气候就不能搞环保”的假矛盾。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说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站不住脚。   更让人警惕的是,文章数落完中国,还给中国推销了一个争议极大的“解决方案”。   他们说可以人工往平流层里灌硫化物,形成气溶胶反射太阳热量,这样就能给地球降温。这种办法叫“太阳辐射管理”,在科学界一直吵得不可开交。   《科技日报》早在2018年就说过,往平流层灌硫酸盐气溶胶,很可能把海洋循环搅乱,让陆地上的降雨量变少,还会改变全球不同地区的温度模式。   好多科学家都明确说了,人类现在根本摸不清这种地球工程的潜在风险,瞎搞说不定会引发没法挽回的生态灾难。   《经济学人》对这种高风险的办法轻描淡写,反倒对中国安全靠谱的治污办法指指点点,偏心偏得也太明显了。   再看看西方那些发达国家,他们在治污和控气候上的表现,压根没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   美国是全世界历史上排碳最多的国家,之前还退出过《巴黎协定》,现在人均碳排放量照样比中国高不少。欧盟虽然喊着要减排的口号很响亮,但内部各国在能源转型上吵得不可开交,不少国家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又把煤电厂重新开起来了。   西方媒体对自己国家的环保烂摊子假装没看见,倒天天盯着中国挑毛病。

0 阅读:49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