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巴西沉没了,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800万吨的大豆订单。 表面上看,巴西的大豆涨价似乎是一次市场博弈,是大豆商通过操纵价格来赚取差价的机会。 但实际上,这种价格上涨的最终成本,很可能由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承担——餐桌上的豆油、食品加工中的大豆制品,都会被这场涨价风波波及。 巴西这次涨价不是没由头的,可不少原因都是人为炒作出来的。巴西北部的马托格罗索州遭了持续降雨,120万公顷大豆种植区都积了水,市场担心新季产量得少5%到8%。 南部偏偏又赶上干旱,单产跟着降了2%。紧接着,巴西旧季大豆库存已经见底,新季大豆要等到明年1月底才能装船,这青黄不接的空档期让供应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更关键的是巴西大豆商摸准了中国的进口格局,2025年以来,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比飙到了74.6%,5月之后就没再买过美国大豆。 9月单月巴西大豆占中国进口的比例甚至高达93%,几乎全靠巴西顶上。这种依赖让巴西大豆商有了坐地起价的底气,他们直接把价格抬到比美国大豆贵1美元,比芝加哥期货价还高2.8美元。 他们甚至玩起了价格歧视,对欧洲客户的报价比中国低20美元每吨。说白了,就是认准中国需求旺、短期换不了供应商,故意炒作减产预期,把价格从9月的500美元一路推到了650美元。 可实际上,2024到20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有1.68亿吨,明年新豆产量还能再增600万吨,根本不存在真的缺粮。 而巴西大豆商觉得握了主动权,可这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中国市场。国内的油厂最先感受到压力。 他们进口巴西大豆的成本每吨涨了不少,之前算过一笔账,买一吨就得亏两百多块钱。油厂总不能一直亏本干活,豆油出厂价已经悄悄往上调了。超市里桶装豆油的价格跟着变动,以前五十多块能买一桶,现在得贵个五六块。 豆粕的价格也跟着涨了,豆粕是养猪、养鸡的主要饲料,饲料厂成本一高,就会把压力传给养殖户。养殖户要么压缩规模,要么就得把猪肉、鸡肉的售价提上去。 有养殖户算了笔账,每头猪的饲料成本多了近百元,猪肉零售价想不涨都难。连豆腐、豆浆这些日常豆制品也受了影响。而中国买家也没惯着他们,直接放话12月以后的订单不买了。 大家都在等两个时机,一个是巴西新季大豆上市,现在播种进度已经到14%,是历史同期第二快,预测产量能到1.8092亿吨,比去年多5.3%,明年一二月新豆一上来,供应多了价格自然会降。 另一个是看中美贸易谈判,美国仓库里还堆着两千多万吨大豆,价格跌到十年最低,要是禁令解除,中国能同时买两家的,巴西再想涨价就没底气了。 巴西大豆商现在有点慌了。他们本来以为能靠涨价大赚一笔,没想到中国直接停了后续订单。圣保罗港已经开始滞留大豆,每日滞港费就高达120万美元,出口成本又多了15%。要是真等新豆上市、美国大豆再进来,这些高价库存怕是要砸在自己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