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往来暂时“松绑”!中国商务部11月9日发布通告,宣布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暂停实施2024年第46号公告的第二款。 中国商务部这一纸公告让老美和西方经贸圈炸了锅。 或许有人不解这些公告暗藏的玄机。简而言之,就是此前被严格管控对美出口的几类关键物资,如今迎来了为期一年的 “出口窗口期”。 公告里其中有几种物资看着很冷门,但却是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的 “工业味精”,少了它们很多生产线都得停摆。 更有意思的是,这不是孤立动作,两天前的 11 月 7 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已经联手暂停了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稀土等相关物项的管制措施,等于一周内连续释放经贸缓和信号。 要搞懂这波操作的来龙去脉,得回头看看这大半年的中美经贸互动。 2025 年年初,两边的关税博弈一度升级,美方先是加征所谓 “芬太尼关税”,后来又推出 “对等关税”,最高的时候对华商品关税叠加到了 145%,中方也做出了对等反制。 这种 “硬碰硬” 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美国的医疗设备、汽车行业成本飙升,不少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叫苦连天,咱们这边相关出口企业也面临订单下滑的压力。 转机出现在 5 月,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高层会谈,之后发布联合声明,大幅降低双边关税,还建立了专门的经贸磋商机制。 6 月,双方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谈了近 7 个小时达成不少共识。 10 月底,新一轮磋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落幕,双方就出口管制、关税延长等问题敲定了基本安排,现在的暂停出口管制就是这些磋商的落地成果。 作为对等回应,美方也暂停了 “出口管制 50% 穿透性规则” 一年,还取消了针对中国商品的 10%“芬太尼关税”,相当于两边各退一步找平衡点。 我前阵子跟一个做石墨出口的老板聊天,他说去年政策收紧后,手里的美国订单直接砍了一半,工厂只能缩减产能。 这几天政策一出,他已经接到了三家美国企业的咨询电话,准备下周飞过去谈合作。 这就是最直观的影响,政策调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订单和工人的饭碗。 不过大家也别误以为这是 “全面放开”,公告里写的是 “暂停实施” 不是 “取消”,一年后会不会延续,还得看这期间的经贸互动和全球市场变化。 这波操作里藏着不少值得琢磨的点。 首先是 “时间窗口” 的设定,一年的期限不长不短,既给企业留足了调整和合作的时间,也保留了政策的灵活性。 其次是覆盖范围的针对性,不管是之前的锂电池、稀土,还是这次的镓、锗、石墨,都是双方产业链高度互补的领域,暂停管制能让两边的企业都受益。 还有一点很关键,这种调整不是单方面的让步,而是建立在对等互利的基础上,美方也拿出了实际的宽松措施,这才是健康经贸关系的样子。 经贸博弈就像高手过招,不是一直硬刚才叫厉害,懂得根据形势调整节奏更显智慧。 这次的 “松绑” 既不是妥协,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现实需求的务实选择。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产业链早就深度绑定,真要彻底割裂,对谁都没好处。 现在的阶段性调整,相当于给紧绷的经贸关系松松弦,让市场恢复信心,也给双方留出更多沟通的空间。 可能有人会问,这一年的窗口期里,事情会不会有变数?当然有可能。 毕竟经贸关系易受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左右。后续,双方仍需持续开展沟通交流,不断积累互信,如此方能推动经贸关系稳健发展。 但至少现在,这波调整让我们看到了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可能,也让相关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这波调整既为中美企业创造了切实可感的机遇,使其在商海博弈中觅得新的发展契机,又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增添了积极动力,注入了难能可贵的正能量。 它告诉我们,遇到分歧不用非得 “硬碰硬”,通过平等协商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11-09 商务部公告2025年72号 公布调整实施商务部公告2024年第46号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