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第八届虹桥论坛上,陆铭教授说:“中国人工作时间也太长了!我

鸿鹄浮歌 2025-11-10 10:40:00

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第八届虹桥论坛上,陆铭教授说:“中国人工作时间也太长了!我们太勤劳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如果用‘996’和‘007’的方式,全年无休的方式,那就太麻烦了。所以在接下来的‘十五五’期间,中国人应该优化假期,有些假期可以适当延长,有些休假的时间可以灵活的安排。 据今日评论11月9日报道,上海交通大学的陆铭教授,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几句话就说到了咱们普通打工人的心坎上。 他说,中国人工作时间也太长了,我们实在太勤快了,要是都搞“996”、“007”,一年到头不休息,那就麻烦大了。 这话一出来,网上一下子就炸锅了,因为它太真实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勤劳,这本来是个好词。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勤劳变了味儿,它变成了“996是福报”,变成了领导口中理所当然的无偿奉献,变成了我们看着日历上一个个被调休搞得乱七八糟的假期,却还得强颜欢笑的无奈。 我们拼命工作,说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到头来,很多人发现自己只有工作,压根儿就没有生活。 陆教授这番话,就像一盆冷水,把很多人从那种“忙就是好”的幻觉里给浇醒了,他说得特别实在,接下来的“十五五”期间,咱们国家应该好好琢磨下怎么放假,有些假可以长一点,有些休息时间可以让我们自己安排,别那么死板。 他举了个例子,说浙江现在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他觉得小孩放假倒是其次,真正需要放假的是咱们这些当爹当妈的家长。 这话戳心窝子了,孩子放假了,大人还在上班,这假放了跟没放有啥区别?最后不还是把孩子送到各种托管班,或者让家里的老人更累吗? 更关键的是,陆教授指出了一个我们谁都明白,但谁都无力改变的现实,他说,缩短工作时间这事儿,不能让单个企业自己搞。 你想想,要是就你一家公司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别的公司都在拼命加班,那你这家公司还能活下去吗?肯定不行啊。 所以这事儿得国家层面统一来协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同时缩短工时,大家才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把问题的根子给挖出来了,不是我们不想休息,是整个环境逼得我们不敢停下来。 你停了,别人不停,你就落后,饭碗就可能不保,这种“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压力,才是最让人喘不过气的。 说到这里,陆教授又抛出了一个更接地气的观点,直接把大道理拉回了柴米油盐,他说,要是实在避免不了要加班,那也行,但是企业必须把加班费给足了! 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加班费给足了,让你老婆拿去消费也行啊!这句话,一下子就让很多网友乐了,说“这教授太懂我们男人了”。 玩笑归玩笑,但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劳动就应该有回报,我付出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你就得给我对等的补偿。 这不仅是钱的事,更是对我们劳动价值的尊重,如果加班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并且能换来实实在在好处的事情,那很多人的心态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事儿在网上一讨论,各种声音都出来了,有人说:“终于有专家说人话了,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不是懒,我们是太累了。” 还有人算了一笔账,说自己一个月加班的时长,换算成正常工作日都快赶上多上一个星期的班了,但到手的钱却没多多少。 这种付出和回报的严重不成正比,才是大家怨气最大的地方,陆教授的话,就像是给这种普遍的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让大家觉得,原来不光我自己这么想,连大学教授都看出来了。 当然,也有人担心,真要全国统一缩短工时,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企业成本上去了,竞争力会不会下降?这个担心确实有道理。 但我们也要换个角度想,员工长期处于疲惫和被压榨的状态,工作效率真的高吗?创造力真的能被激发出来吗?恐怕很难。 一个身心健康的员工,才能为一个企业带来长远的价值,而且,大家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才能去消费,去旅游,去陪伴家人,这反过来又能刺激内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追求发展,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吗?如果发展到最后,每个人都成了机器上的螺丝钉,失去了感受生活的能力,那这种发展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说到底,陆教授的发言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是因为他没有站在高处讲空话,而是真正站在了我们普通人的立场,看到了我们的疲惫和渴望。 他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全国统一行动、给足加班费等等,这些话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却是对人最基本的关怀和尊重。 我们不奢望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理想中的工作状态,但有这样的声音出来,并且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一种改变的可能。 希望陆教授的这些话,不只是在网络上热闹一阵就过去了,而是能真正推动一些实际的改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努力工作和享受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勤劳”这个词回归它本来的意义,而不是成为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源:今日评论2025-11-9

0 阅读:37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