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洛阳博物馆,糟心! 1.动线设计混乱,指引全靠“补救” 不少游客都吐槽过

生产队的毛驴 2025-11-09 10:25:57

打卡洛阳博物馆,糟心! 1. 动线设计混乱,指引全靠“补救” 不少游客都吐槽过动线问题,我只说一个直观细节:若动线规划合理,何需在入口处专门放个喇叭,反复广播提醒游客“掉头往左走才是出口”?全程绕路、找方向的精力,远多于欣赏文物的心思。 2. 展柜玻璃模糊,文物观感打折 不知是玻璃因年份久、客流量大而老化,还是日常清理不到位,展柜玻璃上满是残留的手印和水痕。原本想近距离看文物细节,结果视线全被模糊的玻璃挡着,连纹饰都看不清楚,体验感骤降。 3. 展柜灯光过暗,文物“藏着掖着” 懂博物馆为策展效果控光,此前去过不少馆,哪怕光线偏暗也能聚焦展品,可洛博的暗完全没在点子上。第一、第二展厅尤其明显,不仅展厅内部暗,连连接的通道也昏暗,更离谱的是部分独立展柜里的展品,凑近了都看不清全貌,失去了观展的核心意义。 4. 现场管理缺位,噪音干扰体验 逛展时遇到游客在展柜前争执吵架,声音大到整个区域都能听见,全程却没见到任何工作人员上前劝阻、协调。所谓“游客自由”,不该以牺牲其他想安静看文物的人的体验为代价,管理的缺失让嘈杂感盖过了文物本身的魅力。 5. 新风与配套不足,异味+排队双糟心 一进馆就闻到一股说不出的异味,上到二楼才隐约辨出有咖啡味混杂其中。不说要做到空气清新,至少不该让异味全程伴随观展吧?更别提厕所,不仅臭味明显,即便在淡季也需要排队,让人忍不住疑问:是否该考虑增加厕所数量,解决基础需求? 6. 汉服拍摄过度,挤占观展空间 明白汉服打卡、与展品合影是洛博的宣传手段,但“过度”就变了味。真正想驻足看文物、了解历史的人,频频要给长时间占位拍照的游客让位,原本专注的观展节奏被反复打断,心里满是不适。 最后总结:整趟逛下来,馆内又闷又臭又吵,唯有石刻馆稍显清净;理解客流量大导致的嘈杂,可策展与管理的短板实在难以接受。最讽刺的是,文创店的打光比展厅展柜里的文物还亮,看了实在气笑——难怪不少吐槽帖说洛博“不关心文物,只盯着文创赚钱”,如今亲身体验,竟觉得并非空穴来风。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2
2025-11-09 18:03

十一去了,组织混乱,很多人从军人优待通道进(不是军人),正常排大队的人干瞪眼。另外,全国各地博物馆里太多自己不认真看,让手机认真看的人,很无语!

生产队的毛驴

生产队的毛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