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南京厂狂

盖说社会 2025-11-09 07:21:22

项立刚说台积电正在吸大陆的血补自己的亏!台积电南京厂这几年最不合理的地方,是它成了台积电全球亏损业务的“输血本部”。美国亚利桑那厂从一开始就成本过高、进度拖慢,前几年一直沉在亏损里,累计赤字上百亿新台币;直到2025年才开始出现小幅盈利,但前期亏得太多,仍需长期补贴回填。日本和欧洲也一样,运营成本高、设备投入重,收益上不来,欧洲厂甚至存在供应链不稳的问题。结果这些地方的窟窿,最后是靠南京厂在大陆赚出来的那点真金白银往里填。台积电的全球布局,等于是靠大陆市场在兜底。   先看美国亚利桑那州厂,那简直是个烧钱的无底洞。从2021年开始建厂到现在,亏了多少呢?四年累加超过了394亿新台币,而且亏损额一年比一年高,2024年就单年亏了接近143亿新台币,创下历史纪录。为啥亏这么狠?成本太高了呗!   在那边建厂,费用比台湾贵上百分之五十都不止,甚至可能翻倍。供应链也折腾,上游下游的供应商不像在东亚这么集中,物流效率低,管理难度大。   这厂子能搞起来,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那边地缘政治施压的结果,并不是台积电自己觉得在那儿做生意划算。虽然2024年底开始量产了,但想把前面那么大的窟窿填平,还得往里砸很多钱,指望它自己马上盈利根本没戏。   日本和欧洲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日本的工厂到2024年累计亏了快80亿新台币,欧洲厂也亏了5亿多。   这些地方都面临类似难题:运营成本压不下来,当地工程师资源也紧张,台积电还得从台湾本部调派大量工程师过去支援,人力负担特别重。   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全球设厂,导致台积电整体成本被拉高,它的财务负责人自己也承认,海外厂量产会稀释公司毛利率,初期影响大概2%到3%,后期可能扩大到3%到4%。   就在海外厂纷纷亏钱的时候,台积电在南京的厂子却表现得出奇地好,成了整个集团里最稳定的利润来源。你看它从2022年到2024年,每年盈利都稳稳超过200亿新台币,2024年更是赚了将近260亿新台币,四年加起来盈利超过800亿新台币。   南京厂主要做28纳米芯片,这种制程虽然不算最顶尖的,但市场需求特别大,像汽车、服务器这些领域用量很大,而且大陆这边供应链配套成熟,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这边赚的钱,台积电正好用来贴补美国、日本那些亏损的海外项目。这种操作本质上就是拿大陆市场赚来的真金白银,去支撑它那些受政治压力而设、但商业上不划算的海外投资。   项立刚这类观察者点出的问题核心就在这里:台积电的这种全球布局策略,对大陆市场其实不太公平。大陆这边提供了相对低成本的生产环境、稳定的供应链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让南京厂能持续产生丰厚利润。   但台积电把先进制程的产能,比如3纳米、5纳米这些,主要放在美国,南京厂主要还是做28纳米成熟制程。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差:大陆市场贡献了大量利润,却没能换来最先进的技术布局,反而要间接为台积电在海外(尤其是美国)那些效益不好的项目承担成本。   项立刚之前就提醒过,台积电在南京扩产28纳米产能,可能想利用大陆的低成本优势生产成熟制程芯片,甚至搞低价竞争,压制像中芯国际这样的大陆本土芯片厂商的发展。   这确实值得警惕。更关键的是,台积电这么干,实际上把大陆市场当成它全球战略的“稳压器”和“提款机”——海外项目亏的钱,靠大陆的盈利来补;大陆这边赚了钱,又主要投向海外。这种模式长期看,对大陆的半导体产业自主确实可能带来压力。   总之,台积电南京厂这几年的表现,表面上看着是商业成功,背后却藏着全球布局下的利益输送问题。大陆市场实实在在赚的钱,被用来填补台积电因政治压力在海外进行的低效投资所造成的亏空。这种“大陆输血、海外消耗”的模式,不仅对大陆本土产业链的发展空间可能形成挤压,也反映出当前全球芯片产业在地缘政治扭曲下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0 阅读:46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