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大量印人民币,去美国,去欧洲随便采购东西?其实理论上可以,比如你多印了100万亿人民币,很顺利的拿着人民币去美国买了一大堆的农产品、芯片、武器装备、医疗设备回来,美国也很顺利的收下了人民币,但下次美国采购中国的服装、家用电器、手机、半导体的时候,也全部用之前收下的人民币支付,问题就会立刻暴露。 其实,大把印出来的人民币在国外根本用不上。国际上买卖东西,大家最认的还是美元和欧元,人民币在不少国家那边还不算“靠谱货”。 就算美欧真的心一软,收下了这些人民币,他们总不会当收藏品放家里,肯定还得想法再花回来。 到时候美国回头拿着人民币来中国市场买手机、买服装、买电器,用的还是这堆新印的钱。表面上你买了他们的东西,实际上钱原路回来了,最后还是砸进了自己兜里。 钱兜里多了,不代表大家真的变富了。国内的钱一旦暴增,超市的商品总量没变,需求却一下猛涨,绝对撑不起那么多钱。矿泉水、猪肉、青菜一夜之间都能涨出新高,明明工资没多,日子却一下紧张了。 老百姓的存款不经用,存银行划不来,大家转头炒房、炒股,追涨杀跌,一通折腾,房价股价越冲越高。可泡沫咕嘟咕嘟地起,等它破了的时候,风险只会更大。 热钱乱窜,想踏实干点买卖的工厂和小生意反倒更难贷到钱。自己兜里的钱值不值钱,全被市场说了算。那种觉得能靠无限印钞解决问题的想法,很多国家都试过了。 津巴布韦当年大把印钱换粮换油,但通胀飙到天上,最后自家货币都不要了,百姓手里的钱跟废纸没啥区别。大家日子过不下去,只能改用美元,经济一塌糊涂,哪有便宜能捡? 而且,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是一天砌起来的,而是全球信心和经济实力一起撑的。人民币要进世界“顶级俱乐部”,还是得靠中国造的硬实力、做生意的口碑和金融体系的靠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印钱走捷径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真正能让人民币走出去,还是靠老老实实做生意,东西做好了,大家才愿意用你的钱。想让世界真心接受人民币,得让其他国家觉得能花、能存、能赚,不是看着数“天文数字”,而是用得放心。 所以说,想靠印钱去国外大采购这一套,表面看有点意思,实际风险比想象中大多了。经济隐藏在表面的东西只有一步步稳扎稳打,别幻想走捷径,不怕慢,就怕摔倒没法爬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