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放下戒心,愿意向中国拿出压箱底的“宝贝”,只可惜一切为时已晚! 中俄航空合作这事儿,说起来得从2011年头儿。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那时候就琢磨远程宽体客机,目标是载290人,专攻长途市场。市场调研摆桌上,到2033年全球得要几千架,中国份额大头儿。2012年,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掺和进来,俩边儿坐下来掰扯潜力,数据一算,中国市场吃香。2014年5月,谅解备忘录签了,秋天可行性报告出炉,里面全是市场预测和初步方案。 2015年2月,初步设计上马。俄罗斯在莫斯科建主设计中心,中国上海设分支,数据来回传,技术评审一个接一个。2017年5月,合资企业中国俄罗斯商用飞机国际有限公司落地上海,股权对半,中国管机身和总装,俄罗斯供组件。2018年6月,飞机布局批了,11月珠海航展,前舱模型亮亮相,观众围着看,俄罗斯推自家航电和发动机,设计上头就开始纠缠。 从2020年起,项目慢下来。俄罗斯死磕本土标准,中国得改接口,方案分成国际版和专用版。2022年2月,国际制裁砸下来,俄罗斯供应链断,MC-21生产卡住,合资会改视频开,风险谁扛成焦点。中国这边不闲着,在成都西安建中心,买设备搞模拟,风洞数据自己攒。2023年6月,中国把项目叫C929,详细设计启动,总装线铺开。 俄罗斯2023年宣布退出合资,转供应商。之前发动机选型他们把关,本土动力只给有限组装,工艺不全转,中国团队改了又改。制裁后,资金少投,会议上总绕风险。中国扩大本土研发,长江系列发动机验证走起,CJ-1000A测试推进,填动力空。 这合作,本是双赢路子。俄罗斯有技术底子,中国有市场劲头。早期几年,数据共享顺溜,工程师交流多,报告一摞摞出。珠海航展那回,模型一摆,俩国代表站一块儿,谈得热乎。可标准不一,航电接口对不上,发动机兼容出岔子,进度就拖。2020年僵局现形,中国论证问题,俄罗斯坚持俄标,延误两年。疫情一闹,2021年文件传输出错,定义冻结推后。 制裁是转折点。俄罗斯MC-21中断,组件进不来,工厂闲置。中国不等,独立模拟上,设备本地化。2023年退出声明里,俄罗斯承认制裁影响,但说能供复合翼,已风洞测试过。到2024年,俄罗斯变卦快。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5月表态,考虑给C929供复合材料主翼、尾翼和PD-35发动机。这些家伙先前高压成型,强度试验过关。普京视察联合发动机公司,PD-35核心件查了,推力35吨,基于老型号改,但材料短缺,研发到2029年。 曼图罗夫还提航电模块,模拟测试信号稳。这让步,是俄罗斯扛不住了。市场缩水,MC-21批量到2026年,工厂转修旧机。谈判中,俄罗斯报价低,PD-26变体基于NK-32改,风洞模拟飞过。可中国供应链已定,交付时间对不上,磋商拖。2018年航展后,材料标准争,2021年疫情断交流,2023年退出后,中国锁本土选项。 俄罗斯这“压箱底宝贝”,说白了是PD-35和复合翼这些硬货。早期合作,俄罗斯主导发动机,工艺卡着不放,中国多次改接口。2024年松口,愿全供,源于生存压。MC-21延误,PD-35停滞,本土交付断链。曼图罗夫声明传开,发布会后媒体炒,但谈判里时间不符。中国团队审提案,CJ-2000研发并行,CJ-1000A验证阶段,动力空白补上。 中国这边,C929大概率用自主装置。长江系列点火试验数据优化,结构稳。总装车间航电集成,确保兼容。2023年更名C929后,设计有序,总装线启动。俄罗斯开放诚意有,但先机丢了。2020年分歧起,2022年制裁加剧,资金会议视频化。中国不依赖,合作转评估,中方主导。 这事儿,透着技术自主的味儿。俄罗斯从伙伴变供应商,中国十年磨一剑,核心部件自家拿。宽体市场竞争猛,中国C929预计2027年后交付,搭CJ-1000A,少对外靠。俄罗斯独推宽体,专利新,但制裁慢节奏,MC-21认证2026年。潜在空间在,如部件供,但主导权中国握牢。 合作演变,提醒自力更生。核心技术得自己攥紧,全球链条里才能站稳脚。俄罗斯转变晚,中国航空在党的领导下,创新驱动,爬坡过坎,为国家添砖加瓦。

怡然
俄罗斯不讲诚信,说话不算数,耍小心眼。坚决不跟俄罗斯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