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号,特朗普在华盛顿主持召开了美国与中亚五国的领导人峰会。实际上这个峰会机制是在拜登时期所确立的,特朗普将它原封不动的接过来,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目标呢? 说起来也有意思,这峰会原本是拜登搞出来的,特朗普上台后没扔也没改,直接原封不动接过来用。不是他有多认可前任,而是这事儿戳中了美国的急脾气 — 现在的美国,被中国的稀土管制卡得快喘不过气了,急需找条出路。 中国手里攥着稀土的 “话语权”。2025 年的新规一出来,美国彻底慌了神。原矿出口收紧不说,连通过第三国转买中国精炼稀土都没戏了,2024 年美国这么干的量直接跌了六成多。要命的是,美国自己提炼稀土的本事太差,尤其是中重稀土,提炼能力连全球零头都不到。 可美国的军工和高科技产业,离了稀土根本玩不转。F-35 战机的发动机、宙斯盾驱逐舰的雷达,还有各种精密仪器,都得用高纯度稀土合金。手里没这东西,生产线都得停摆,这就是美国最头疼的 “卡脖子” 难题。 而中亚,刚好是解这道题的 “钥匙”。这地方藏着的可不是普通矿石,全是战略级的宝贝:哈萨克斯坦的钨矿占了全球三成多,这玩意儿是做穿甲弹、航空发动机的硬材料,美国自己的产量连需求的零头都不够; 塔吉克斯坦的铀矿年产量超 2000 吨,能补上美国离开俄罗斯铀矿后的缺口,不然核电站都要面临 “断粮”;乌兹别克斯坦的稀土里,还掺着稀有的铼金属,全球一年就产 50 吨,美国的先进战机发动机,每台都得用上几百克。 特朗普心里清楚,光买矿可不够,得把路子锁死。峰会上一拍板,美国直接抛出 300 亿美元的融资大礼包,还拉上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军工巨头站台。 哈萨克斯坦拿到了钨材加工设备,代价是未来十年七成的钨精矿优先给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收下了高铁建设合同,转头就答应让美国企业参股稀土矿山,还能插手定价。 这算盘打得,隔着大西洋都能听见响。可美国忘了,手里有矿,不代表能变成能用的东西。他们本土的精炼产业链早就断了,从哈萨克斯坦运回去的钨精矿,还得先送到韩国、日本去提炼, 再拉回美国加工,一圈下来要三个月。而中国从采矿到出成品,二十几天就能搞定,这效率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更关键的是,中重稀土的提炼技术,中国占了上千项专利。美国就算想自己搞,要么绕不开专利壁垒,要么炼出来的东西不达标,根本没法用在军工上。这就是美国的死穴 — 抢得到原料,却啃不动技术这块硬骨头。 这场资源争夺战里,可不只有中美两家。俄罗斯早就把中亚当成自家后院,美国一动作,俄立刻就跟塔吉克斯坦签了新的铀矿协议,给的技术比美国还优惠,就是不让美国轻易得手。 欧盟也急得跳脚,2024 年刚出台了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进口来源得分散。德国大众直接跑到乌兹别克斯坦抢锂矿,要用来做新能源汽车电池,跟美国盯着同一个资源池,谁也不肯让步。 中亚国家可不傻,谁也不想当棋子。哈萨克斯坦一边跟美国签协议,一边继续扩建跟中国合作的钨加工厂,2024 年这厂子的钨粉都卖遍全球了; 乌兹别克斯坦收着美国的投资,转头还是把稀土精炼的活儿交给中国企业。毕竟中国能从头到尾一条龙服务,从采矿到深加工全搞定,美国只想要原矿,根本比不了。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中吉乌铁路的建设进度直接拉满。这条铁路一通车,从中亚运矿产到中国的时间和成本都得降一大截,到时候美国就算抢了矿,物流成本比中国高,价格上根本没优势。 而且中国企业还跑到中亚建稀土永磁体工厂,直接生产成品卖给欧洲和当地,绕开了美国的原矿封锁,你抢原料,我抓成品,路子走得更活。 特朗普接下这个峰会,说白了就是急病乱投医。美国被 “卡脖子” 急红了眼,想靠着一场峰会就把中亚的资源攥在手里,破解对华依赖。可他们忘了,产业链的信任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的,技术积累也不是砸钱就能搞定的。 中亚国家心里有杆秤,谁给的实惠多、谁不干涉自家事儿,就跟谁多合作。美国想让他们跟中国彻底切割,根本不现实。这场峰会看着热闹,其实就是美国在战略焦虑下的一次急功近利,想靠着捆绑基建、技术,硬生生撕开一条资源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