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浙江一尼姑还俗后,嫁给了比自己大22岁的富商。婚后第二年,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老蒋。 王采玉19岁那年,她做生意的父亲去世,她从一个小康之家的女儿,瞬间跌落,18岁嫁人,以为找到了依靠,结果丈夫性情暴戾。 生了个儿子,没多久就夭折了;接着丈夫也死于时疫,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她在乡邻眼中成了“扫把星”。 她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好赌,一个精神失常,根本靠不住,在她22岁那年,王采玉走进了金竹庵,带发修行。 在庵堂里待了一年多,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青灯古佛了此一生时,转机来了,堂兄王贤东上门提亲,对方是溪口镇“玉泰盐铺”的老板蒋肇聪。 一个四十多岁、精明得被叫做“埠头黄鳝”的鳏夫,比她足足大了22岁,可母亲含泪的劝说,和眼前无路可走的现实,让王采玉做出了选择。 1886年,23岁的她还俗再嫁,这是一场赌博,她用自己后半生的安稳作赌注,要从命运手里抢回一个立足之地。 婚后的日子意外地平静,蒋肇聪待她不薄,她勤勉持家,善待前房子女,家里生意也蒸蒸日上,1887年秋,儿子蒋介石出生,她再次拥有了“母亲”这个身份。 可婚后不到十年,蒋肇聪也因时疫暴亡,她生的另外一女一子也先后夭折,32岁,她又成了寡妇,独自面对着想瓜分家产的族人。 这一次,她没有退回庵堂,她变卖了经营不善的盐铺,靠着收租,将自己所有的意志和希望,全部灌注到了儿子蒋介石身上。 从此,儿子成了她与命运较量的唯一阵地,儿子顽劣,她就送他去最好的私塾,儿子闹着要剪辫子去日本,被骂成“逆贼”,她不懂什么叫革命,但她看得懂儿子眼里那股不认命的劲,跟自己一模一样。 她二话不说,典当首饰给他凑路费,后来蒋介石因税款问题被关进大牢,是她变卖家产把人捞了出来。 1921年,王采玉病逝,她留下三条遗愿:不与蒋肇聪合葬;在家乡办学;报答亲人恩情,不合葬,是她对自己“续弦”身份无声的抗议;办学,是想弥补自己一生不识字的遗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采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