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这仗彻底绷不住了,俄军刚官宣控制全城后被俘的乌军就吐了猛料,声称最后几天连过期饼干都抢不着,渴了只能喝雨水伤员躺那儿也没人管,而这场熬了这么久的拉锯战终究还是垮了。 谁能想到俄军这回不硬冲,专玩“耗死你”的套路,先把包围圈围得密不透风,连条补给线都掐断,再派无人机24小时盯着。 红军城这地方本就是顿巴斯的后勤命脉,控制着两条铁路和多条公路,相当于乌军东部防线的 “粮草官道”,丢了这儿整个东线都得崩,所以乌军就算知道是火坑也得派援兵往里跳,但俄军早把算盘打得比谁都精,这援兵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肉包子打狗。 俄军为了围死红军城,直接堆了 16 万兵力,比乌军守城加援兵的总数还多近两倍,光火炮就拉来 160 门,装甲战车堆了 260 辆,这架势根本不是攻城,是明摆着要连援兵一块包饺子。 他们玩的 “围三阙一” 套路堪称教科书级别,故意在西南留个缺口,看着像给守军和援兵留了条活路,实际上早把这片区域变成了火力屠宰场,乌军士兵私下都叫这缺口 “通往地狱的门”,10 月 26 号那天,刚冲进去的 200 多援兵连敌人影子还没见着就全被歼灭了,尸体都没人敢去收。 乌军不甘心,从其他战线硬抽了 2 万援兵,想从西北方向砸开缺口,结果刚推进到城外 3 公里就被按在了原地。 俄军早就在援兵必经的公路两侧埋了地雷,还用无人机 24 小时盯着,只要装甲车一露头,远程火炮立马就轰,10 月 30 号一天就炸掉 47 辆装甲车,公路上全是燃烧的残骸,援兵别说进城,连自身都难保。 更要命的是,这些援兵本就是从其他战场临时抽调的,手里的装备都是二手货,面对俄军的装甲集群和炮兵覆盖,简直就是拿鸡蛋撞石头,伤亡率一天就突破了 15%,剩下的士兵根本不敢再往前冲。 有人说空中增援总行吧?乌军也是这么想的,让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亲自指挥,派了两架美制黑鹰直升机,拉着 11 名精锐特种兵想偷偷机降进城,要么救被困的指挥官,要么搞点破坏提振士气。 结果这两架直升机刚飞进红军城空域,就被俄军的 FPV 无人机盯上了,无人机不光跟着,还直接把坐标传给了地面炮兵,特种兵刚落地钻进树林,炮弹就跟下雨似的砸了下来,11 个人一个没跑掉,直升机也炸成了碎片。 西方媒体后来都承认,这根本不是增援,就是送人头,反而把城里守军的士气彻底打崩了。 俄军这包围圈可不是临时搭的架子,从 10 月底开始,他们就一点点收缩防线,到最后离完全封死就差 900 米,期间还用工程布雷车在缺口和周边布了三层地雷,无人机白天黑夜不停地巡逻,别说人,连只兔子想钻过去都得被盯上。 之前马里乌波尔战役,俄军就靠 “绝对封锁” 把钢铁厂的乌军耗到投降,这次在红军城直接升级了战术,把 “围点” 和 “打援” 拧成了一股绳,攻城的同时专门腾出 29000 兵力对付援兵,兵力是乌军被围部队的 6 倍还多,这根本不是打仗,是纯粹的消耗。 更惨的是乌军自身早就绷不住了,守城的 5500 人打了几个月,伤亡快过半,建制都被打散了,城里连过期饼干都抢不着,援兵那边也好不到哪去,多线作战让他们早就没了后备力量,抽来的援兵要么是刚训练几天的新兵,要么是从其他战场撤下来的残兵,手里的弹药都不够用,哪还有力气突破防线。 俄军这边却越打越有底气,兵员和装备源源不断地补上来,光无人机一天就能出动上百架次,把援兵的动向摸得一清二楚,这种情况下派援兵,不过是给俄军的战报添点数字罢了。 其实从一开始,俄军就没打算硬冲,他们算准了红军城对乌军的重要性,知道对方一定会派援兵,所以早就把阻援当成了重点,用包围圈把守军变成诱饵,再用优势火力收割援兵,这套路比硬冲省力气多了,还能顺便削弱乌军的有生力量。 乌军明知道是陷阱却不得不跳,毕竟丢了红军城就等于丢了顿巴斯的门户,可派出去的援兵要么被火力炸回来,要么直接被歼灭,到最后城里的守军盼不到救兵,只能眼睁睁看着补给耗尽,要么投降要么等死,这 “耗死你” 的套路,俄军算是玩得炉火纯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