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弱势主席之路 11月1日,郑丽文在蓝营掌声与质疑中登台。这是国民党世代交替的第一棒,也是国民党史上的第二位女主席。 她的出现,是偶然的机遇,还是时代的必然?答案仍待时间书写。 民进党阵营对她的当选,情绪之激动可想而知;亲蓝人士更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希望世代交替的国民党员和黄复兴党部党员都投给她;另有些人认为她是机运(因为卢秀燕不选),资历不足,国民党龄不够(早期效忠民进党),亲中财团背后撑腰,更有招人妒忌的成分。但绝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走着瞧的心态,纵使当初投她一票的人也是如此,她可说是所谓的“弱势主席”。 这样的开局,也是自然。新领导人除非是众望所归,皆须在质疑与考验中证明自己。未来4年,将是郑丽文的试炼场。她必须承担2026地方九合一选举,接著迎向2028大选──这不只是政治挑战,更是国民党命脉的关口。 就目前看来,似乎老一辈真心交棒,前任主席朱立伦依惯例率领一级国民党务主管辞职,郑丽文可选择重要干部,未来不能说老一代掣肘改革。郑丽文当务之急,是迅速切换角色,从媒体人转变为政治人。郑出身媒体界,少有部会历练,而且在两任不分区立委里,陈文茜在脸书上发文,“似乎没有人可以说出郑丽文完成了什么重要法案,主导了哪些重大预算审核。”人们的印象还是那个在演讲台上,气势雄伟的女战神。 国民党主席要协调各方、整合派系、平衡权力、安抚人心,郑丽文没有国民党组织的优势,和地方派系更是陌生,未来的人事纠结就够她伤脑筋,再加上未来国民党要能胜选,任务更艰险。蓝营内部尚未整合,又何谈跨阵营合作? 媒体人习惯被服务、被伺候,而国民党主席必须服务人、伺候人,这大概是最难改变的一点,前主席朱立伦临别谆谆地说,国民党主席不仅要“任劳任怨”,还要“任谤”。前主席吴敦义,2019、2020年夹杂在四大天王,还有韩国瑜、郭台铭之间,曾经写道:“扶著党前行,本就有太多无法诉说的,说了怕对谁不好,说了怕谁难受,说了好像常常有更多琐碎纷乱要照料。”所以吴也选择任谤。 任谤似乎也成为国民党领导人的一种特质。 对于竞选期间的对手和不支持的人,她更应该是和平创造者,主动递出橄榄枝并向国民党内大老们请益,中国人重面子,尤其在政坛上面子比里子更重要。 郑丽文更必须大力加强论述能力,往昔她的快人快语,亲蓝人士觉得大快人心,但最近此特质却成了她的软肋,例如称“普京非独裁者,是民主程序选出来的”。有些话未必有错,但有争议,尤其是两岸关系对选票影响至巨,说出口前三思应是政治人物该谨守的分寸。 历史给了郑丽文一个难得的舞台,也给了她最陡峭的阶梯。不只是国民党的转型,也为促使台湾在大国角力的缝隙中,能以清醒的语言、务实的策略成为地缘政治的赢家。 重新找到“台湾的定位与生机”,郑丽文的试炼才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