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突然宣布了! 11月1日,俄罗斯将终止与芬兰关于武奥克萨河水电站的部分能源开发协议。 胡塞武装成员穆罕默德·巴赫提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1月2日发表的威胁警告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胡塞武装将对以色列的任何侵略做出“及时且强有力的回应”,并表示“我们倾向于直接对抗,而不是以其他方式对抗,这将使我们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这项协议的终止并不意味着俄方将停止向芬兰输送电力,而是将停止向芬兰提供补偿性电力。米舒斯京表示,俄方将继续按照正常模式向芬兰输送电力。 芬兰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拒绝购买俄罗斯天然气,这导致双方关系紧张,芬兰先是断绝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随后又对俄木材出口限制重重。 此次俄芬终止部分能源协议,还有些关键信息值得关注。武奥克萨河水电站此前为芬兰提供约5%的电力,协议中补偿性条款曾保障芬兰获得低价能源。如今芬兰正从瑞典、挪威采购更多电力,但成本上涨约15%。 这种能源博弈不止影响两国,还可能让欧洲其他依赖俄能源的国家更谨慎布局替代方案,也会促使全球能源贸易更注重多元化。对普通民众来说,能源成本上升、供应链波动,都是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 俄罗斯则随即中断对芬兰的木材和粮食供应。断绝天然气供应后,芬兰遭遇了断电和供暖危机,工业生产受到影响,对俄出口暴跌七成,边境城市的旅游业也严重下滑。 米舒斯京宣布终止部分协议,并不意味着俄方将停止向芬兰输送电力,而是终止向芬兰提供补偿性电力。 俄罗斯认为,既然芬兰拒绝购买俄罗斯电力,就不再有义务继续履行协议中的补偿性条款。 终止的是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而非全部条款。这个事件看似是俄欧之间能源合作的一次“断供”,但实则是俄欧之间能源博弈的一次缩影。 此时此刻,看似俄方占了便宜,但实际上双方都受损,受损最严重的是普通民众。 按理说,能源合作应该是互利共赢的,但由于地缘的变动,一场“输配电”协议的终止,却将双方推入了“皆伤我病”的局面。 网友说:俄芬终止部分能源协议,看着是双方博弈,实际都没占到便宜。芬兰找替代电成本涨了,民众要多花钱,这事儿说到底,受伤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对此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