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接受美媒采访,大致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美国在官方层面并不信任中国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1-06 19:31:35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接受美媒采访,大致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美国在官方层面并不信任中国会履约,所以将会做好实时统计并评估中国的履约表现,按中国的话说,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然后决定下一步怎么走;二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走向是“有序脱钩”;三是美国还在推进对中国的301调查,调查中国履行2019年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的情况,并将会在11月内做出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对中国追加贸易制裁措施。 最近,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谈了中美贸易的几点关键看法。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10月底,正好赶上美方刚启动对华301调查的节骨眼上。格里尔这人背景挺扎实的,早年在美国贸易圈打拼多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在贸易代表办公室干过首席幕僚长,现在二度上岗,带着一身老经验直奔主题。他的话听着简单,但透着华盛顿对北京的长期警惕,尤其是贸易协议执行那块儿,总觉得说一套做一套,得盯着点才行。 先说第一层意思,美方官方对中方履约的信任度不高,所以得搞实时数据追踪和评估。格里尔在采访里点明,美方不会光听承诺,得看实际行动,这跟那句“听其言,观其行”差不多。为什么这么警惕?因为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第一阶段协议签了五年多,美方觉得中方在农产品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上没完全兑现。举个例子,协议里中方承诺多买美国大豆、猪肉啥的,但实际进口数据总有波动,美方海关和农业部天天盯着报表,交叉验证出口量和市场反馈。要是数据对不上,就得调整策略,下一步是加关税还是谈新条款,全看评估结果。这套机制不是新鲜事儿,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建起来了,现在格里尔接手后,继续强化数据共享平台,让财政部、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联手,每天更新指标。接地气地说,这就像俩人做生意,你说要按时交货,我得派人天天查仓库库存,免得空手套白狼。美方这么干,核心是护住自家农民和制造商的利益,避免协议成一纸空文。 转到第二层,美国对华政策的总方向是“有序脱钩”。格里尔没用太学术的词儿,但意思很清楚:不能一下切断跟中国的经济联系,那会砸自家饭碗,得一步步来,慢慢把供应链拉回美国或转到盟友那儿。这想法不是他一人独创,早几年他在国会听证会上就提过“战略脱钩”,意思是针对关键领域,像半导体、稀土和电动车电池,得减少依赖。2025年这会儿,美方已经在中西部州推制造业回流计划,补贴企业建厂,工人培训也跟上。比方说,芯片法案砸了上百亿,吸引台积电和英特尔在美国设厂,就是为了不让中国卡脖子。格里尔在采访中强调,这个过程得缓着点,因为全球供应链纠缠太深,一刀切会让美国通胀飙升,企业成本暴涨。口语化讲,这就好比离婚,得先分家产、分赡养费,不能直接砸锅卖铁。美方一边谈稀土出口,一边推“友岸外包”,拉印度、越南入伙,分散风险。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已经降了15%,转而从东南亚多买,这步子迈得稳当,避免了硬着陆。 第三层是301调查的推进,这事儿最直接,美方正查中方对2019年第一阶段协议的执行情况,11月内出结果,决定要不要加新制裁。10月24日,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式启动这个调查,焦点直指中方在采购承诺和市场准入上的“明显不足”。协议签的时候,特朗普政府本想用它稳住局面,但五年过去,美方觉得中方只完成了57%的采购目标,尤其农业和能源产品。调查组拉出厚厚一摞海关数据、行业报告,逐项核对,还公开征求企业意见。格里尔在福克斯节目上确认,调查照样推进,不会因为一面之词停步。为什么这么硬气?因为301条款是贸易法里的重锤,能直接加关税或配额,护住美国工人饭碗。初步结果预计11月底前出炉,要是确认缺口,美方可能对中方出口的电动车、太阳能板再加10-25%的关税。想想看,这不光是数字游戏,还牵扯全球供应链重塑,美国企业得赶紧找备胎供应商。格里尔的话听着像警告,但也留了谈判空间,说如果中方补上短板,事儿还有转圜余地。 这三点连起来看,透着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的整体思路:不盲信,得实打实盯着;脱钩不是喊口号,得有计划;调查是手段,得有结果。2025年这年头,中美经济纠葛更复杂了,一头是美国通胀压力大,企业叫苦供应链乱;一头是中国出口引擎得稳住增长。格里尔这采访一出,华尔街股市小晃了下,道指跌了点,但能源股反倒涨,因为稀土话题又热了。美方这么玩儿,逻辑是护自家利益最大化,不想让中国继续占便宜。比方说,第一阶段协议里中方本该多买2000亿美元美国货,结果疫情和全球需求变了,执行打折,美方觉得这是借口,得用数据说话。

0 阅读:0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