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荷兰安世半导体发布声明 2025年11月5日,荷兰安世半导体发布声明

海阔的天 2025-11-06 18:15:59

就在刚刚 荷兰安世半导体发布声明 2025年11月5日,荷兰安世半导体发布声明,对中美两国的政策调整表示欢迎,但同时也揭开了公司内部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场争端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控制权,更牵动着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稳定神经。 这声“欢迎”背后,是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企业控制权博弈。所谓“内部矛盾”并非单纯管理分歧,荷兰政府依据1952年《物资供应法》及2023年生效的《Vifo法案》,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资产,将商业运营纳入地缘考量框架。 安世半导体早已是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关键玩家。2019年闻泰科技以340亿元完成收购后,其营收从8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7.15亿元,小型号二极管出货量全球第一,车规级PowerMOSFET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服务于比亚迪、特斯拉、大众等主流车企。 荷兰政府的干预措施引发广泛争议。未完成完整庭审程序,便暂停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执行董事职务,将99%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理由指向“技术外流风险”。而安世中国区贡献近半营收,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相关质疑缺乏充分实证支撑。 荷兰总部的断供说法存在明显争议。其声称东莞封测厂“拖欠付款”,但公开信息显示,荷兰方面反而欠付相关款项超10亿元。这座承载全球70%封测产能的工厂,目前保持正常运营,年产能可达520亿颗芯片,5000名技工全员在岗。 这场控制权争端已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影响。安世半导体年产芯片超1100亿颗,虽以基础器件为主,却关乎汽车车灯、转向系统等关键功能,全球70%车企依赖其供应,路透社报道显示相关基础芯片价格已上涨10倍。 车企生产已出现连锁反应。本田部分海外工厂出现生产波动,大众、宝马等车企纷纷提示供应链风险,行业分析指出,若争端持续,欧洲汽车产能可能面临15%的下滑,原本稳定的供应节奏被打破。 中方采取了理性应对措施。东莞工厂迅速切换至国产系统,明确员工可拒绝非法外部指令,充足库存可保障国内客户供应至年底。商务部启动出口管制的同时开放豁免申请,多国车企已陆续提交相关申请。 安世半导体的经营业绩展现出稳健基本面。2024年公司净利润达22.97亿元,中资收购后企业持续焕发活力,这一客观表现,让荷兰方面提出的“治理缺陷”说法缺乏事实依据。 事件的核心是地缘因素对商业逻辑的介入。据荷兰法庭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2024年将闻泰纳入实体清单后,曾施压荷兰要求更换中方管理层,荷兰随后采取的系列措施,被外界解读为对美方诉求的回应。 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此事件中凸显无遗。安世半导体欧洲产晶圆、中国做封测的全球化布局,本是分散风险的优势,却因地缘干预出现衔接问题,暴露了全球产业链相互依存的现实。 国产化替代正加速推进以应对潜在缺口。2024年中国MOSFET自给率已提升至30%-35%,华润微、士兰微等厂商技术持续迭代,逐步接近国际水平,正借机进入主流供应体系。 闻泰科技第二大股东3%的减持公告,引发市场对地缘风险的关注。但安世半导体稳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技术优势,仍获得市场对其内在价值的认可,并未出现大规模估值波动。 商业合作的核心终究是供应能力与稳定保障。安世中国稳定的产能输出和长期积累的客户粘性,印证了供应链的关键在于“持续供给能力”而非“总部归属”,中国产区的核心作用难以替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海阔的天

海阔的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