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刚从北京回来,普京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降低对中国稀土依赖 俄总理刚刚从北京回国,普京就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俄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稀土,勒令在月底之前批准稀土开采和生产的长期发展路线图。俄媒表示,此举是为了降低对中美的依赖。 其实俄罗斯手里的稀土家底一点都不薄,上个月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还在《消息报》上说过,俄罗斯已经探明的稀土矿床有18处,储量超过2800万吨,光是西伯利亚的托姆托尔矿床,里面藏的钇族稀土就有15万吨以上。 可尴尬的是,这么多宝贝全埋在地下没人好好挖,实际开采量连已探明储量的2%都不到。就说2024年,全年才挖了2500吨,连全球1%的份额都占不上;反观中国,同年一下就产了27万吨,占了全球七成还多。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自己根本没像样的精炼技术,挖出来的原矿大多得送出去加工,而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等于俄罗斯的稀土命脉一半都掐在别人这。 真正让普京坐不住的,还是中国今年加强稀土出口管控带来的一连串影响。 中方倒是反复说,这管控是针对美国在高科技领域打压的精准反制,只要是民用需求、手续齐全肯定会放行,可绍伊古早看明白了这里面的风险——现在全球稀土供应链本来就紧,各国都在抢资源、建自己的链条,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抱团找替代来源了,俄罗斯要是还指着买别人的成品,哪天供应链真出问题,国防工业、电子制造这些关键领域不就被卡脖子了? 俄乌冲突早就给过俄罗斯教训,绍伊古说得很实在:“这种宝贵资源必须攥在自己手里搞国内循环,建完整产业链不光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潜力,甚至连国家能不能稳住都受影响。” 更让俄罗斯没辙的是,想跟美国合作破局根本不现实。之前特朗普还喊着要跟俄罗斯签稀土协议,说想拿俄罗斯的矿,可俄乌冲突没解决,美俄之间的制裁僵局也打不开,这合作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后来美国转头跟乌克兰签了矿产协议,拿重建投资换稀土资源,等于把俄罗斯彻底排除在外了。这下俄罗斯算是彻底看清了,中美两边都靠不上,与其看别人脸色,不如自己硬着头皮干,这才有了普京“不惜一切代价”的死命令。 米舒斯京访华的时候,中俄联合公报里确实提了要深化采矿业合作,可懂行的都知道,稀土开采合作没问题,可核心的精炼技术中国绝不会随便给——毕竟萃取分离的18项关键技术早被中方列进限制出口的名单里了,美国企业就算重新开矿,98%的精矿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单吨成本比中国高30%都搞不定。 米舒斯京把这些细节带给普京后,普京心里肯定清楚,合作能解燃眉之急,可换不来长久的安全,所以才火急火燎拍板要搞自主路线图。 但话说回来,自主这条路哪有那么好走?绍伊古自己都承认难度特别大。首先就是技术断层,俄罗斯现在还在用上世纪90年代的硫酸焙烧法,稀土回收率才65%,可中国的盐酸优溶法能做到92%以上,单是把提炼纯度提上去,满足高端制造的需求,就不是短期能搞定的事。 资金更是个大难题,一座标准的稀土分离厂得砸36亿美元,俄罗斯经济本来就被冲突和制裁压得喘不过气,就算绍伊古拿出7000亿卢布的投资计划,跟实际需要比还差得远。 更头疼的是人才,苏联解体后科研就断了代,懂稀土精炼的技术人才青黄不接,上百道工序的复杂流程,没人盯着根本玩不转。 还有个绕不开的坎是市场,稀土产业链得有下游应用撑着才行,可俄罗斯高端制造业规模本来就小,就算将来产能提上去,自己也消化不了多少,要是卖不出去,整个产业就得陷入恶性循环。 反观中国,早就建成了“采矿-冶炼-永磁材料-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连废旧电子设备回收稀土的技术都突破了90%的回收率,这差距真不是三五年能追上的。 但普京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毕竟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从F-35战机到电动汽车电池,从风力发电机到半导体,没它根本不行。在现在的国际形势下,手里攥着自主的稀土产业链,就等于多了张战略王牌。 虽然俄媒都在喊“降低对中美的依赖”,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更像是给自己打气——俄罗斯短期内根本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技术支持,所谓的“自主”,更像是想在供应链里争点主动,不至于被人一捏就疼。 普京这道命令,说白了就是打响了俄罗斯稀土自主的第一枪,12月1日能不能拿出实在的路线图还不好说,但至少传递了个信号:在全球稀土这块较劲的时候,俄罗斯不想再当看客了。 只不过这条路肯定漫长,毕竟稀土产业拼的是技术、资金和人才的长期积累,中国花了30年才站稳脚跟,俄罗斯想追上来,恐怕真得像普京说的那样,“不惜一切代价”才行。 这事才刚开头,后面能不能成,还得看俄罗斯能不能扛住短期的困难,把真金白银和精力都砸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