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前贸易战相比,中国的战略已经完全转变了 刚开始美国和我们贸易战,我们准备的还不够 只能被动防御,现在已经彻底不同了。 我们已经走上了反制、重构和反攻的新阶段。 首先我们开始进行“精准反制”; 我们不再局限于之前那种和漂亮国“以牙还牙”的对等关税,而是开始采取精准、高效、政治敏感度高的反制手段。 比如最近网络上很火的稀土出口管制,就造成了美国很多关键项目断供。 还有其他方面,比如锂电池与新能源材料封锁:直接冲击特斯拉、福特等车企产能,延缓美国的新能源战略。 还有大豆替代战略,航运反制等等一系列操作。 我们现在要的不仅仅是造成美国经济的损失, 更要通过打击其政治敏感领域(农业、军工、科技)制造其内部压力。 二、 有了第一条的操作,我们就能开始第二步 从“遵守规则”到“重塑规则” 我们现在不再被动接受美国主导的贸易与技术规则,而是开始尝试构建新规则体系 比如刚发布不久的“中国式长臂管辖”:只要产品含中国稀土成分或使用中国技术,就得中方许可出口,反制美国的“技术溯源”逻辑。 还有在WTO框架下联合欧盟、日韩发起合规诉讼,挑战美国“301调查”合法性。 运用《反垄断法》调查高通收购案,以法律工具遏制美国科技扩张,形成“你用出口管制,我用反垄断审查”的对等制衡。 以上都是对外,对内我们当然也不能落下 我们现在摆明了要坚持“持久战”与“双循环” 在内循环方面进行不断强化: 比如加速科技自立(芯片、光刻机、操作系统)、产业链安全(稀土、电池、医药)和统一大市场建设。 而对外循环我们开始进行多元化处理: 25年的前8个月,我们对美出口下降了33% 但对东盟(+14.6%)、欧盟(+7.5%)、非洲(+24.7%)出口大幅增长,全球市场布局更均衡。 同时我们继续推动“全球减一”的策略,构建不依赖美国的贸易与供应链体系,通过“一带一路”联结各国,推动全球价值链去中心化。 所以即便中美贸易部分“脱钩”,中国整体外贸仍保持增长,展现出我们国家的韧性。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继续走技术自主路线,打破“卡脖子”,掌握技术核心。 毕竟贸易战本质还是科技与产业主导权之争。 但中国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现在需要的就是一步步将“卡脖子”清单逐步转化为“护城河”清单。 老美的贸易战本质其实就是霸权焦虑下的消耗战,在这种持久的博弈中,谁更能承受压力、谁就能定义未来的规则,笑到最后。 中美贸易摩擦
与之前贸易战相比,中国的战略已经完全转变了 刚开始美国和我们贸易战,我们准备的
二十四世界线世界
2025-11-06 12:28: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