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

士气沉沉 2025-11-06 12:09:06

[微风]马英九核心智囊赵春山最新研判:台湾是否还会有2028年选举,就看赖清德与郑丽文未来两年的作为!如果赖清德未来两岸在两岸政策上不改弦更张、不悬崖勒马,或者郑丽文无法带领国民党引领台湾民意,无法在2026年“九合一”选举中展现气势如虹的胜利,那么,北京将会有单方面的大动作,台湾将不会有2028年选举。” 他最新的研判如同一声惊雷,在台湾政坛炸响:未来两年,将是决定台湾命运的终极窗口期。如果赖清德在两岸政策上不改弦更张,或者国民党无法在郑丽文的带领下,于2026年“九合一”选举中展现气势如虹的胜利,那么北京将会有单方面的大动作,台湾的2028年选举,很可能将不复存在。 这番话的分量,源于赵春山的特殊身份。他不是那种靠耸人听闻博取眼球的网红评论员,而是长期身处两岸决策核心圈的“知情人”。 他的话,往往被视为对北京某种程度心态的解读,甚至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因此,当他将2028年选举与赖清德、郑丽文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人物捆绑在一起时,整个逻辑链条就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令人心惊。这不再是简单的蓝绿对抗,而是一场关乎“战”与“和”的终极倒计时。 我们先看赖清德。作为被北京方面贴上“务实台独工作者”标签的政治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两岸最敏感的神经。赵春山的警告,直指其未来两年的两岸政策。 所谓“不改弦更张、不悬崖勒马”,指的正是赖清德是否会继续沿用蔡英文当局的“抗中保台”路线,甚至走得更远。 北京方面已经多次明确表示,“台独”意味着战争,他们对民进党的信任已经降到了冰点。在他们看来,每让民进党多执政一天,台湾离“法理台独”的危险就近一分,和平统一的希望就渺茫一分。 赵春山的话,实际上是在转述北京的底线:我们不可能再让你民进党这样执掌四年、八年,用时间去掏空“一个中国”的内涵。这种耐心,已经耗尽。 那么,为什么国民党,特别是郑丽文,也成了这个“生死局”的关键变量?这就要谈到赵春山分析中的另一层深意:北京并非只有“武统”一个选项,他们依然在等待台湾内部的“民意转向”。 而国民党,被他们视为这股转向力量的唯一可能载体。2026年的“九合一”选举,因此被赋予了远超地方选举的意义。它将成为一次对台湾民意的全面公投:究竟是支持民进党的“抗中”路线,还是渴望国民党的“和平”路线? 郑丽文被点名,也并非偶然。在国民党内,她以其鲜明的“深蓝”色彩和犀利的批判风格著称,代表了党内一股渴望与大陆进行清晰对话、反对“台独”的力量。 赵春山将希望寄托于她能带领国民党“引领台湾民意”,实际上是在呼吁国民党必须拿出一个清晰、有力、能够与民进党抗衡的两岸论述,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模糊不清、左右摇摆。 如果国民党能在2026年大获全胜,拿下绝大多数县市,北京或许会将其解读为台湾民意对“台独”路线的否定,从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保留一丝希望,争取更多时间。 反之,如果国民党依然一蹶不振,无法展现足够的号召力,北京就会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台湾内部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来遏制“台独”了,和平统一的大门正在被台湾自己亲手关上。 这背后,是一个更深刻的认知转变。赵春山明确指出,马英九时期那个“不统不独不武”的模糊时代,已经彻底成为过去式。那个时代,建立在两岸一定的政治互信和美国的战略模糊之上。 但如今,随着中美博弈的白热化,以及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剧变,这种模糊空间已经被急剧压缩。大陆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已经从“可以等一等”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不能再拖”的“主权问题”。他们不再相信时间一定站在自己这边,也不愿再看到台湾问题被一代代地拖延下去。 所以,赵春山的研判,实际上描绘了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路线图。未来两年,就是两条路的抉择。一条路,是赖清德继续其强硬路线,而国民党则持续低迷,最终导致北京失去所有耐心,采取“非和平方式”一举解决台湾问题,届时选举、民主都将成为历史名词。 另一条路,是赖清德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转向,或者国民党强势崛起,用一场选举的胜利告诉北京,台湾的主流民意依然是和平与稳定,从而为局势降温,争取到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政治博弈,而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赵春山的警告,像一记警钟,敲在每一个台湾人的心头。 它提醒着人们,政治人物的每一个决定,选民的每一张选票,都可能直接关系到台湾的未来命运。当2028年选举的存在本身都成为一个问题时,台湾的政党和民众,又该如何做出选择?是继续在意识形态的对抗中滑向深渊,还是勇敢地寻找一条能够避免最坏结果的出路?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未来两年的每一个瞬间里。

0 阅读:183

评论列表

西湖

西湖

2
2025-11-06 21:38

这个人分析很对,内部消息没有28年选举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