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不仅河南人民知道了,全国网友都知道了!近日,河南扶沟县,秋汛刚过,地里全是水,村民正踩着泥水排涝抢收玉米,结果村里大喇叭一天到晚放的,是禁烧秸秆的广播。有人看不下去,直接给人民日报写了封信,人民日报也真刊出来了。 扶沟县是河南的老牌农业县,今年的秋天真是让人头疼。 雨一场接一场,下了半个多月没个停,好多玉米地全成了“泥塘”。 原本金灿灿的玉米地,现在一片泥泞。 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不动手,这一季辛苦就全白费了。 天刚亮,村民就卷起裤腿下地,有人干脆脱了鞋,光着脚在泥里走,一脚下去“噗嗤”一声,拔出来还得用力。 手里的玉米棒滑不留手,掰一会儿腿上全是泥。 有人拍了视频发上网,画面里全是泥水,脚印一个套一个。 看着这些画面,不少网友都说心里不是滋味。 扶沟人一年到头靠的就是这点庄稼,这场雨一来,收成能不能保住,全得靠他们拼命抢。 没人抱怨累,只怕天再下几天,玉米真全烂地里。 可就在这边忙得热火朝天时,村头的大喇叭却循环播放着一句话:“严禁焚烧秸秆,违者依法处罚!” 有时还夹杂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提醒。 广播一响,田里的农民全无语了。 有人抬头骂了一句:“这泥水能拧出水来,谁点得着?燃都燃不着,还怕焚烧?” 更离谱的是,村头挂满了“争当禁烧模范”的横幅,还专门设了“秸秆禁烧指挥部”。 村民们最需要的,其实是抽水机、收割机,还有烘干粮食的地方。 可这些实打实的问题没人问,倒是那喇叭一天能喊几十遍。 有人看不过去,直接写信反映到了人民日报,说村里的工作太死板、不顾实际。 没想到人民日报真的登了这封信,报道一出,网友们炸了锅。 有人留言:“禁烧是好事,但也得看时候,秸秆湿得像海带,还烧个啥?” 还有人建议:“大喇叭不如播点实用的,比如哪里有烘干厂、哪儿能租到收割机、怎么排水,这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 现在他们已经派出技术人员下乡指导收割和播种,村里的广播也终于停了下来。 其实,说到底,禁烧秸秆的政策是对的,是为了环保、为了空气质量。 但做工作得讲时机、讲办法,秋汛刚过,田里全是湿泥,这时候天天喊禁烧,既没意义,也容易让人心寒。 与其喊口号,不如帮村民解决眼前的难题。 政策能不能落地,不在文件厚不厚,而在是不是能帮到人。 大喇叭里该播的,是老百姓急需的信息,干部的身影,应该出现在泥泞的田埂上。 只有把心思用在实事上,政策才能落到实处,村民也才会真心支持。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