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一定有口才! 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二论郑丽文就职脱稿即兴致辞! 郑丽文十五

赵财苗 2025-11-06 04:22:31

人才不一定有口才! 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二论郑丽文就职脱稿即兴致辞! 郑丽文十五分钟的即兴就职致辞引起网友热议。大家不是在议台湾的政治民主,也不是在议郑丽文是一个多么富有气质才华的女性。而是在议对国内一些领导干部丢了稿子不会讲话的问题。 我们大多的领导在就职演讲,述职报告,大会发言时很少看到不拿稿文的人。 这其中懊妙在哪里?是怕不照本宣科对听众的不尊重?还是担心前言不搭后语、贻笑大方?为什么会场那么多的人在听领导宣读十几页的述职报告时,有的窃窃私语咬耳朵,有的手托下巴打瞌睡?是参会人员对领导不尊重?还是对领导的水平产生了怀疑?身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对工作的整体状况还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问题成绩一脉尽知。 参加一个什么仪式讲话,还不能做到要讲的内容重点是什么吗?为什么离了稿子成哑巴,离了拐杖走不了路,口才是一个领导干部学识能力高低的综合考量,也是获取属下对自己评价高低的重要因素。郑丽文之所以能当选国民党主席,可能与她思路清晰、出口成章、有条不紊,声情并茂,铿锵有力的口才不会没有关系! 郑丽文这十五分钟的脱稿致辞,与其说是一场政治表态,不如说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当下不少职场演讲中的“通病”——稿子写得天花乱坠,念得却干巴巴;内容堆砌数据成绩,听得人昏昏欲睡。网友的热议,本质上是对“无效表达”的集体吐槽,更是对“真才实学”的迫切期待。 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场冗长的会议,领导拿着十几页的稿子从头读到尾,语气平淡得像念说明书,台下要么低头刷手机,要么偷偷打哈欠。不是听众不尊重,而是这样的讲话毫无灵魂——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鲜活的案例,更没有情感的共鸣,与其说是“汇报工作”,不如说是“完成任务”。反观郑丽文的即兴致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紧扣两岸关系、党内团结等核心议题,逻辑清晰、观点鲜明,甚至能根据现场氛围调整语气,这样的表达才能真正走进人心。 有人说,“领导忙,没时间背稿子”,可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背不背稿子”,而是“对工作熟不熟”。一个真正深耕业务的领导,对自己分管的领域、手下的团队、存在的问题,必然了然于胸,哪怕没有稿子,也能脱口而出核心要点,甚至能结合实际案例讲出干货。反之,若是对工作一知半解,只能依赖秘书写的稿子,念起来自然生硬刻板,更谈不上打动人心。就像基层干部下乡调研,要是只会照着稿子问“粮食收成怎么样”,不如用老百姓的话聊“今年地里的收成够不够吃”,后者更能拉近距离,也更能了解真实情况。 口才从来不是“耍嘴皮子”,而是学识、能力、情商的综合体现。郑丽文的脱稿致辞,背后是她对国民党现状的深刻认知,对两岸关系的清晰判断,更是长期政治历练积累的结果。一个领导干部的口才,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几句话讲清工作重点,比长篇大论更管用;还能凝聚团队人心——真诚的表达比空洞的口号更能激发斗志。试想,一个连自己工作都讲不明白的领导,怎么能让下属信服?怎么能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更值得深思的是,“照本宣科”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懒政思维”。把讲话的责任推给秘书,把表达的效果交给稿子,自己却懒得思考、懒得总结、懒得提升。长此以往,不仅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就像有的领导在会上念错数据、读错名字,甚至把“模板化”的稿子念成别的单位的内容,这样的笑话,本质上是对工作的不负责,更是对听众的不尊重。 当然,我们不是要求所有领导都能像郑丽文那样出口成章,但至少应该做到“脱稿能讲、讲得明白”。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工作效能、拉近干群关系的关键。与其在稿子上追求“辞藻华丽”,不如在内容上追求“实事求是”;与其在形式上追求“长篇大论”,不如在表达上追求“简洁有力”。 郑丽文的致辞之所以引发热议,说到底,是大家太久没看到“真诚的表达”了。希望这场热议能给更多领导干部提个醒: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表达的核心不是稿子,而是真才实学。只有放下“拐杖”,才能真正迈开步子,用真诚的语言、务实的态度,赢得下属的认可,赢得群众的信任。

0 阅读:130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