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印度人开始慌了,感觉天塌了。深圳端掉37家空壳公司,哪是针对印度人,是给

巷尾小酒馆 2025-11-05 19:40:28

在中国的印度人开始慌了,感觉天塌了。深圳端掉37家空壳公司,哪是针对印度人,是给“钻空子移民”划下红线。   是给所有想靠造假混居留的投机者一记响亮耳光,那些慌了神的人,本质是误判了中国“引才不引混子”的铁规矩,更忘了加拿大早已用惨痛教训敲响过警钟。   这事儿的“因”藏在两层逻辑里:一是境外造假产业链的渗透,二是中国引才标准的明确升级。这些空壳公司玩的套路并不新鲜,要么伪造科技企业聘书帮人办“工作居留”,要么和境外“野鸡学校”勾结搞“假留学真滞留”,收着几万到几十万的中介费,干的是钻政策空子的勾当。   而这波操作里印度籍申请者占比不低,加拿大的先例就在眼前,2023年曝光的大规模留学诈骗中,近1550份伪造录取信大多来自印度,2025年加拿大移民部更是查出超1.4万份疑似造假申请,直接把印度学生的学签拒签率飙升到74%,比2023年翻了一倍还多。   这些在加拿大碰壁的投机者,以为中国是“接盘侠”,却没看清中国早把“创造价值”设为引才的硬门槛,从2024年起,上海、深圳等地就要求外籍就业者提供“近三年纳税证明”和“项目贡献评估”,根本不给伪就业者留空间。   深圳的雷霆行动就是最明确的答案,这37家空壳公司可不是小打小闹,它们伪造的劳动合同、社保记录能骗过初期审核,甚至帮人拿到1-2年的临时居留许可,但终究逃不过大数据核查。   税务系统里没有实际缴税记录,社保缴纳金额与“高薪职位”严重不符,企业注册地址全是虚拟工位,这些破绽一查一个准。   更狠的是后续连锁反应,北京、广州立刻跟进排查,仅1个月就清退了200多名靠伪就业、假留学滞留的外籍人员,其中确实有不少印度籍,但更多是来自其他国家的投机者,这足以说明行动的针对性是“欺诈行为”而非“特定国籍”。   那些慌了的人是因为他们手里的假材料瞬间成了废纸,慌在想续居留时被系统直接标记“欺诈风险”,更慌在可能面临的限期离境和5年禁入处罚。   最该警醒的是加拿大的教训有多深刻,这个曾喊着“学习、工作、留下来”吸引移民的国家,如今被签证欺诈搞得焦头烂额。   2023年有700多名印度留学生因持伪造录取通知入境面临驱逐,有人在加拿大待了好几年,眼看要申请永居却一夜回到原点,甚至因付不起律师费产生自杀念头。   更可怕的是欺诈带来的“规模泡沫”,加拿大12%的印度移民群体中藏着上万起签证造假,不仅挤占了真正人才的名额,还让正规申请者跟着受牵连,中国显然不愿重蹈覆辙。   中国从来不是“移民国家”,但对真人才向来敞开大门。2024年给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庶佑发“中国绿卡”,给特斯拉上海研发中心的外籍工程师批“人才签证”,这些案例早就说明,能带来技术、创造税收、推动发展的人,根本不用靠造假。 归根结底那些感觉“天塌了”的投机者,不过是自己戳破了虚假的泡沫。中国的引才逻辑从来没模糊过:是“贡献者”就给礼遇,是“混子”就没位置。   深圳端掉37家空壳公司,就是把这个逻辑砸在明面上。别拿中国当造假者的避风港,更别以为能复制在其他国家的钻营套路。   加拿大的1.4万份假申请已经证明,“规模泡沫”迟早会破,中国现在划下红线,既是保护真正的人才生态,也是给所有投机者提个醒:想在中国立足,靠的是真本事,不是假材料,这条路从来都明明白白,容不得半点含糊。   (每期带大家了解一点不一样,点赞关注,主页的内容更加精彩!)

0 阅读:0
巷尾小酒馆

巷尾小酒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