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打重庆多惨烈?破城后屠尽官员,活剐瑞王朱常浩,三万俘兵被集体砍右手! 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春,中原大地已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天下震动。此时,早已在湖广地区活动的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西进,将目标锁定了长江上游的重镇——重庆。 重庆,三面环江,地势险要,素有“天险”之称。当时镇守重庆的是明朝瑞王朱常浩以及四川巡抚陈士奇等人。他们紧急组织兵力,加固城防,企图凭借地理优势阻击起义军。 六月,张献忠大军兵临城下。战役之初,明军凭借坚固城墙和火炮进行顽强抵抗,战事异常激烈。张献忠军队在付出相当代价后,采用了一种极为残酷的战术——他们驱赶俘获的民众和降兵在前,作为“人盾”,消耗守城明军的箭矢和精力,主力部队则紧随其后猛攻。 经过连续多日的血战,守军终于力不能支。张献忠部队通过挖掘城墙、火攻城门等多种方式,最终攻破了这座坚城。 城破之后,局势迅速失控。根据《明史》、《绥寇纪略》等史料记载,张献忠对明朝宗室和官员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瑞王朱常浩及其家眷、众多明朝官员均未能幸免于难。特别是瑞王朱常浩,史载其遭遇了极刑(即“剐刑”),下场极为悲惨。城内的明朝官员体系几乎被连根拔起。 此外,对于在战役中被俘的近三万明军士兵,张献忠下达了一道残酷的命令:尽断其右手。此举意在彻底摧毁这些士兵的战斗力,防止他们日后重新拿起武器对抗自己,同时也以此恐怖的威慑手段震慑四方。数以万计的断掌,成为了这场战役最血腥的见证。 攻克重庆后,张献忠迅速控制了川东地区,为其不久后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奠定了重要基础。重庆之役,以其攻坚的艰难、破城后的严酷处置,成为明末农民战争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深刻反映了那个乱世斗争的惨烈与无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