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宁夏姑娘耿兰俊不顾父母反对,做了国内首例“女变男”的手术,当男性器官

南风意史册 2025-11-05 15:56:55

2005年,宁夏姑娘耿兰俊不顾父母反对,做了国内首例“女变男”的手术,当男性器官被植入身体后,她很是激动,可接下来的生活,却出乎她预料之外。 生理性别和自我认同性别之间的差别,让耿兰俊压抑着自身对外界的开放,这些差别在他小的时候就有所显露,比如偏好男性化的装扮和喜欢同男孩一起玩耍。   这时差别是以一种模糊的知觉形式展现的,他隐约觉得自己是个男孩,但是当时他的父母并没有在意这些心理问题,那就更谈不上及时干预,以至于性别认同的差别在青春期以极其激烈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进入青春期后,耿兰俊的女性特征开始出现,比如乳房发育和月经。这些特征没有矫正他的性别认同,反而带来了激烈的反噬,让她感到强烈的厌恶和痛苦。   她将月经视为需要忍受的折磨,甚至厌恶自己逐渐丰满的身体曲线。这些必然出现的身体特征在他眼中是一种异己的力量,以至于让他认为女性这个身份是与之相对立的。   尽管如此,耿兰俊还没有完成对性别认同的完全转变,此时的他只是厌恶女性生理给他带来的身体痛苦,真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本应该是名男性”的契机,是高中的一次情感体验。   他在高中时喜欢上了一名文静的女孩,可碍于自己的性别,他不知道将这份爱意说出口会给对方和自己带来怎样的目光,于是他选择压抑自己的感情。   在进入到社会之后,这份压抑并没有消失,反而扩散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他日常装扮和行为举止都像一名十足的男性,所以他进入女厕所时常引起她人的误解和异样的眼光。   为了消除此麻烦,他开始选择进入男厕所,尽管仅从形象上看来没人会觉得他是一名男性,但生理性别为第一性的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如若不完成生理性别的转变,那么难以追求更加深层次的关系,比如爱情。   机缘巧合下,他在报纸上了解到了外国“女变男”手术成功的案例,他知道自己的境况并不是独特的,自己的对性别的质疑在医学上也有着科学解释——易性癖。   这是一道曙光,尽管他了解到此手术有着极高的风险,难度要比“男变女”大得多,而且还会失去生育能力,但这总归是解决自身压抑的一个办法。   起初耿兰俊的父母对变性手术强烈反对,认为自己的“女儿”根本没有考虑到社会因素——在进行完手术后,社会会怎么看待他?以及如何看待他们这一家?   不过在耿兰俊向父母讲述完这二十多年间他所受到的压抑后,身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意还是战胜了社会因素,他们不忍心女儿再遭受这种痛苦了,于是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手术很顺利,耿兰俊终于不用再面对生理和自我认同的差别了,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压抑——因自己变性人身份而产生的自卑。   他在变完性之后曾有过一段网恋,但因自己变性人身份而不敢告白,最后就不了了之。之后他又鼓起勇气追求自己喜欢的女生,这次虽然将爱意说出口,但对方在得知他的身份后,选择了不告而别。   耿兰俊的坦诚换来的不是理解,这让他逐渐难以启齿自己变性人的身份,开始对感情非常谨慎,甚至有些胆怯。   尽管他目前依旧单身,但历史总是以新的观念克服压抑为主旋律,我相信在未来,身份的差异不会再成为爱的阻碍。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中国首例公开身份“女变男”易性者:做男人不后悔》   文|百分百真茶萃取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17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