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审判现场,上演了戏剧性一幕。尹锡悦本人在与关键证人,前陆军特战

景铄看科技 2025-11-05 11:04:31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审判现场,上演了戏剧性一幕。尹锡悦本人在与关键证人,前陆军特战司令官郭种根当庭对质时,指责对方捏造政策,否认是自己亲自给军队下命令,让后者占领国会,阻止议员投票废除戒严命令。   据韩国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这份计划涉及在政局紧张时期,特种作战司令部准备调动兵力控制国会,阻止议员废除当时仍被保留的戒严令。   郭种根作为当时的特战司令官,在法庭上明确表示这一行动得到了“来自总统府的直接指令”。   而这位“总统”,正是当时仍在任的尹锡悦。尹则在庭上坚决否认有下过这样的命令,反过来指责郭种根“扭曲事实”,试图把责任推卸给青瓦台,以掩盖军方的越权行为。   这场对质为何如此引人注目?因为它牵涉的不只是两位高层人物的个人恩怨,而是韩国宪政体系中最敏感的神经:文官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韩国虽然早已摆脱军政府统治,但军方在国家安全系统中的地位依旧关键。一旦出现动用军力压制议会的苗头,哪怕只是讨论阶段,都会引发社会极度警觉。   郭种根的证言,不仅指向了总统府的决策层,还牵扯到当时尹锡悦政府内部的权力运作方式。   他声称,在一次由国家安全室主导的闭门会议中,尹亲自听取了军方的行动计划并表示“可以推进”,这句话在法庭中被检方认为是“默许指令”。   而尹锡悦方面则强调,这类行动计划属于“军方例行的应急演练”,总统从未签字批准任何针对国会的军事部署。   他的律师团队还拿出了一系列青瓦台会议记录,试图证明那段时期的安全讨论仅限于“维稳防暴”,并未触及宪政秩序的根本问题。   但问题在于,韩国军队的行动权是否真的可以脱离总统授权而自发执行?如果不能,那郭种根的说法就更显得有分量;如果能,那又是谁授予了军方如此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这正是韩国社会所担忧的:在政治危机中,若总统与军方之间的界限不清,极容易出现“国家机器滥用”的风险。   而这种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就不是哪个总统下不下命令的问题,而是整个民主制度能否抵抗权力失控的关键。   尹锡悦在庭上的态度极为强硬,他否认自己有任何“政治动机”去干预国会进程,认为郭种根是在“自保”,甚至暗示这背后有“某些势力”在推动对自己的政治清算。   有趣的是,韩国国内舆论对这一审判的反应也出现分化。保守派媒体普遍认为,这场审判是在“追杀前总统”,是“政治对手乘机落井下石”;而进步派则强调,军队不能干政,任何涉及兵力部署的决策,都必须依法接受追责。   从制度角度看,这次事件暴露出一个老问题:总统权力的“模糊地带”。韩国总统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理论上拥有调动军力的最终决定权。   但在实际操作中,总统常常通过间接指示、口头交流来推动敏感决策,避免留下直接证据。这种做法虽然在政治上“灵活”,却在法律上留下巨大隐患。   一旦卸任,总统失去了豁免权,所有当年模棱两可的决定都可能成为被清算的对象。而这也正是尹锡悦如今面临的局面:当年的“灰色操作”,如今在法庭上被一一审视。   目前,韩国法院尚未宣布最终裁决,尹锡悦是否会被追责仍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起案件已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的重大事件。   郭种根的指控是否成立,还需更多证据支撑,但他在法庭上的那句“总统亲自主导”的表述,已经足够引发社会广泛讨论。而这种讨论,本身就是民主制度成熟的一个表现。 素材来源:炸裂!“尹锡悦曾命令我抓政敌,要亲手枪毙他们” 2025-11-04 15:18·观察者网

0 阅读:0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