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扬州男子背着母亲,将祖传梅瓶以18块钱卖掉。可他不会想到,后来时任法

陈砚之 2025-11-04 18:55:13

1976年,扬州男子背着母亲,将祖传梅瓶以18块钱卖掉。可他不会想到,后来时任法国总理的希拉克访华时,专门去扬州,只为看这个梅瓶一眼。 朱立恒出生于扬州一个没落家庭,他的祖先在清朝时担任官员,因为功劳获得赏赐,其中就包括这只瓷瓶。这件东西从祖辈传下来,到朱立恒手里已经是第六代。他在扬州轻工机械厂做工人,主要负责设备维护,工资不高,一个月也就18元左右。家里经济紧张,他需要养母亲,生活勉强维持。瓷瓶平时放在家里的箱子里,当作传家宝,没人动它。朱立恒知道这东西有来头,但没深究过它的价值。工作忙碌,他很少有时间研究这些旧物。 沈胜利是上海市外贸公司员工,专门处理出口业务。他对瓷器鉴定有经验,经常接触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通过看形状和釉色判断年代。业余时间,他去各地文物店转悠,积累知识。1977年,他到扬州出差,顺便逛了当地文物商店。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这只蓝釉瓷瓶,觉得不对劲,就多问了几句。他的建议让商店重视起来,推动了后续鉴定。沈胜利的工作让他接触不少瓷器出口,他对元代特征特别熟悉,比如龙纹的风格。 朱立恒的职业一直没变,他留在厂里干到退休。沈胜利也继续在外贸公司任职,偶尔给人咨询瓷器事宜。两人因为这瓷瓶的事有了交集,但生活轨迹各自独立。朱立恒卖瓶子后,没再提这事。沈胜利推动鉴定后,也没过多介入。他们的背景显示,普通人有时能无意中改变文物命运。 1976年,朱立恒家境困难,多次想卖瓷瓶,都被母亲挡住。那年夏天,唐山地震影响大,大家都担心家当,他决定瞒着母亲行动。瓷瓶高43.5厘米,腹径25.3厘米,蓝釉白龙纹。他带到扬州文物商店,店员检查后定为雍正时期瓷器,出价16元。双方商量,最终成交18元。这钱对他来说是救急,够一个月工资。瓷瓶就这样进了商店,搁在角落没人注意。 次年,沈胜利进店浏览,看到这瓷瓶。他观察瓶身比例和釉色,龙纹是元代风格,四肢有力。他问店员来历,得知是18元收的清代货。他表示怀疑,建议请专家看。商店听了他的话,找来几个人讨论,大家意见不一,有的说清代,有的猜更早。没法定论,就把瓷瓶送到北京展览,希望更多人给看法。 在北京展出时,瓷瓶引起关注。各地博物馆和收藏者来看,想买下它。经过几轮谈判,扬州博物馆花3000元从商店买走。接着,故宫专家联合鉴定,确认是景德镇元代制品,名叫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口径5.5厘米,底径14厘米,蓝釉深邃,龙纹留白技法高超。这种瓷瓶全世界只剩三件,一件在北京颐和园,一件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扬州这件尺寸最大,保存最好。 2000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他对中国瓷器感兴趣,本该先去上海,但坚持改道扬州,就为看这梅瓶。他在博物馆停留,仔细观察了这件文物。这事让梅瓶名气更大,显示它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希拉克的举动源于他对元代瓷器的了解,这瓷瓶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顶尖工艺。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