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没服软,还反手把出口给我们的光刻机给禁了!德国打算启动替代华为中兴设备的20亿欧元计划! 中国对稀土出口升级了管控,外界本以为荷兰会“知难而退”,没想到荷兰反倒更“刚”了。2023年10月31日,荷兰宣布对DUV光刻机的出口实施更严的新规,直接把中国列入了限制名单。 荷兰启动了更严格的光刻机出口新规,全面禁止 ASML 向中国出口 NXT:1970i、1980i 等主力 DUV 机型,并将管制范围从 7 纳米制程扩大至 14 纳米设备。 这一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ASML一年卖374台光刻机,中国市场撑起了接近40%的营收,荷兰这是在拿自己的金饭碗下手。 更讽刺的是,新规一出,ASML立马连夜发货,把那些临界型号的设备赶紧送到中国,生怕政策落地后财路被堵。嘴上说“库存充足”,但业内都明白,像高纯度钕铁硼磁体、稀土掺杂镜片这些关键零件,90%的冶炼技术都在中国手里。 ASML没了中国稀土,就像厨子没了锅碗瓢盆,饭都做不出来。 与此同时,德国也感受到了“被稀土支配的恐惧”。欧洲90%以上的稀土加工依赖中国,大众、宝马的稀土磁铁库存只够撑6到8周,博世、舍弗勒更惨,不到3个月。 中国一收紧管控,氧化镝价格从每公斤280美元猛涨到750美元,电动车的单车成本直接多出500到1000欧元,为了拿到稀土许可证,德国企业不得不交出生产流程、客户清单、未来三年的产量预测——141份申请只批了19份,连商业机密都成了“入场券”。 德国政府一看苗头不对,打算初步先砸20亿欧元换掉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可这操作听起来很有排面,实际难度不小。 华为的设备早就铺满欧洲,真要全换,不仅成本翻倍,工期还得拖三五年,而且中国已经把含稀土的光刻机零部件纳入出口许可申请范围,这比直接封锁还狠。 西方国家也不是没想过自建稀土产业链。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建厂,想抢中国的生意,结果变成了污染大户,堆了120万吨放射性废渣,地下水铀含量超标四倍,关键设备还得从中国买,成本翻一倍不说,年产量才1500吨,连中国的边角料都不够看,美国投的得州工厂最快要等到2026年才能投产,远水解不了近渴。 除了技术和资源,产业链的重心也早已形成惯性。 荷兰还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资产,结果发现这家公司70%的产能在中国,封装环节全靠东莞和上海。中国随即反制,限制元器件出口,直接导致德国大众和宝马工厂停产,每月损失200亿欧元,不得不重新签协议接受人民币结算。 而中国这边,国产替代正在加速。上海微电子的28nm DUV光刻机已经量产,良率超过75%,能满足70%以上芯片需求;中芯国际全面采购国产设备后,成本下降40%,晶圆周转时间缩短18%。 上下游配套也在补位,华卓精科、茂莱光学、南大光电等企业迅速跟进。 这场博弈里,主动权其实早就换了人。不是中国非得依赖ASML,而是ASML和整个欧洲产业链,都无法脱离中国的稀土和市场。现在真正焦虑的是欧洲厂商断了稀土供应,连车都造不出来了。

